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制日报:生育险改革 反歧视迈出重要一步

2012年11月22日 07:37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此次生育险打破户籍限制,扩大保障领域,适当降低企业负担,实现更多维度的保障覆盖,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制度纠偏和社保升级。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具有标志性意义

  每年的3月8日,媒体都会照例辟出专版来关怀女性权益。就以今年为例,上海一家报纸有半个版深度报道:《隐性“生育歧视”挡了职场路》,还有个副标题,进一步作了解释,“女员工越来越受职场青睐,但生育已对她们的工作产生反向作用力”。

  无独有偶,当日成都一家媒体也有专题报道:“职场女性遭遇‘潜歧视’4成妈妈因生育丢饭碗”。或许是巧合,或援引了同一调查数据,两地媒体两篇稿子都提到了4成职场女性遭遇生育歧视。

  这还只是局部地区的小范围取样,如果愿意花精力进行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或许得到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不管数据有何偏差,职业女性遭遇生育歧视都是一个不分地域、不分行业较为普遍存在的不争事实。

  反性别歧视、反就业歧视、反职业歧视、反年龄歧视……各种反歧视的吁求,近些年愈来愈强烈。可是,有些隐性的歧视一直都存在,生育歧视就是一种,它可以隶属于性别和就业歧视范畴。

  在本就相对弱势的对比中,职场女性生育之后,哺乳、休养、带孩子、顾家等等一系列问题更削弱了职场竞争力。这本就让不少女性对生育望而却步。上述报道中就提到有两成女性表示会“为了升职推迟甚至放弃生育。”而这些还只是社会心理层面的隐性歧视。相比这些,政策性的显性“歧视”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

  过来人都知道这里指的是生育险。因为,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是1994年底《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颁布至今的近二十年,这个“歧视”一直存在。这只是一个部门规章,而且又是一个让人诧异的“试行”时间超长的“试行办法”。只因原劳动部的这个试行办法中的一句“本办法适用于城镇企业及其职工”,而让生育险的覆盖范围十几年来只覆盖了有城镇户籍的部分职工。

  在性别歧视、生育歧视久治难愈的语境下,生育险的这种选择性的有限保障,自然会让更多职场人的权益受损。而这种长达十余年的制度性损害,对于根治包括生育歧视在内的各种社会歧视、制度性歧视,显然有弊而无利。

  好在,进步虽是渐进的,但未永久停滞。打破这一歧视,北京先行了一步。今年元旦起,北京已将非京籍职工纳入了生育险范围。先行先试之后,普惠性政策也终于现身。日前,人社部《生育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生育险将不再限户籍,而且实现全覆盖,扩至个体企业,覆盖各类职工人群(11月21日《新京报》、《京华时报》)。

  同时,还有人性化规定——为企业减负。比如缴费比例下降一半,由现行规定的1%降为“不超过0.5%”,单位不交保险,就须承担生育费用。

  这也是作为社保根本大法的社会保险法去年7月实施后,社会保障体系相关制度配套的一次系统升级。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保的全民普惠性质,生育险自然应及时纠偏,以完善整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此次生育险打破户籍限制,扩大保障领域,适当降低企业负担,实现更多维度的保障覆盖,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制度纠偏和社保升级。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具有标志性意义。当然,最直接的对于打破生育歧视,此举也功不可没。既然制度化保障了生育权利,就等于制度性地反性别歧视、反就业歧视。

  希望生育险的全覆盖能提振职场女性的就业信心。不要对生育太过惶恐,现在经济方面有生育险来兜底保障,社会心理方面的歧视因子也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涤荡干净。对此,应保持恒久信心。(李晓亮)

【编辑:陈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