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网:期待饥饿记忆进一步唤醒粮食珍惜意识

2012年12月05日 13:2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题:期待“饥饿记忆”能进一步唤醒粮食珍惜意识

  一部反映1942年-1943年河南大饥荒的影片《1942》正在全国热映,很多观众走进影院再次重温了这场导致300万人死亡、上千万人沦为难民的灾难。丰年不忘灾年,期望这段几乎被遗憾的历史能够让国人倍加珍惜粮食。

  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粮食九连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吃饭已不是问题。这也导致相当部分人对粮食毫不在乎,不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浪费现象严重。在食堂、餐馆、酒店,甚至主张“吃多少取多少”的自助餐厅,随处可见大量的食物被丢弃。

  有一个笑话,一个10岁的小孩不爱吃饭,家人软硬兼施不成,于是打起同情牌,“宝宝,奶奶小时候没饭吃,肚子饿得咕咕叫……”没等家人讲完,小孩却不解地问:“怎么会没饭吃呢,超市里不是有很多米吗?”可见,饥饿需要有经历才能有切身的感受,而这种危机感恰恰是新一代人所缺失的。

  也正是这样,对饥饿有更多切身体验的老人们比年轻人更懂得节约,对粮食,他们更有敬畏感。在今年的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总局在系统内发起了一场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很多人在禁食的24小时里,深刻体会到了饥饿难耐的滋味。

  其实饥饿离我们并不遥远。据中国扶贫办的数据显示,中国仍有1.28亿人口生活在国家贫困线——每天6.3元人民币——以下。前些天,湖南某小学的“缩水”营养餐再次把人们的眼光聚焦到了贫困山区孩子的吃饭问题。

  影片导演冯小刚在《1942》上映的时候,曾多次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我们要知道从哪里来,好知道接下来往哪里走。”我们也期待,观众在看完影片后,能够在“饥饿记忆”中找到节约粮食、珍惜食物的动力,并有所实践。(记者 周竟)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