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复兴之路》观展人数屡创新高 观众留言超10万条(3)

2012年12月09日 13:5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圆梦

  ——坚定前行拥抱梦想

  “爸爸,那是天安门!”

  在展览的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场景前,一位年轻的父亲随着女儿的声音转头望向窗外——游人如织的天安门广场、车辆飞驰的长安街、巍峨的天安门城楼……

  父亲指了指展厅中的巨幅画作《开国大典》,又指着窗外的天安门城楼对女儿说:“当年毛主席就是站在那里宣布新中国成立的。”

  这一处观展场景的设计,体现了策展者匠心独运。“博物馆里再现的历史场景透过窗口与真实的天安门广场遥相呼应,历史与现实交会,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曹欣欣说。

  历史述说过往,也昭示未来。

  “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了每一个怀抱梦想、自信自强的中国人的共鸣。

  曹欣欣介绍说,11月29日之后,观众数量比平时成倍增加,每天都接待2万多人。

  61岁的方龙林与老伴正是在电视上看到总书记的讲话之后萌生了来参观展览的想法。

  来自四川简阳的方龙林当了一辈子司机,从开农用拖拉机到开解放牌卡车,从走土路到走高速,变化与进步就这样不经意间发生着。

  当在展厅看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首批第三辆CA10型解放牌卡车时,方龙林驻足良久,不停地给同行的老伴讲述岁月的故事。

  说起他的观感时,老人不禁热泪盈眶。“过去,吃饱穿暖就是梦想。”方龙林至今还记得,上山下乡的年代,他在冬天开拖拉机冻得瑟瑟发抖。

  老人拉着记者走到陈列各种票证的展台前说:“那时候要棉票、要布票,而且很紧缺,要置一件棉衣也是很不容易的。”

  如今,方龙林退休后各项社会保障齐全,退休金有了1700多元。“现在的生活和那个时候比,变化太大了。”方龙林说。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展厅内,观众们不断对记者谈起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讲话。在青藏铁路模拟列车车厢内,在神舟五号返回舱前,在通过现行宪法及四次宪法修正案的表决票前……人们也不断谈起自己的梦想,憧憬国家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京邮电大学雁翔团校的陈梦霄写下了自己的感言:“复兴之路前任铺垫,瞩目未来我们创造!”

  忆往昔,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看今朝,十三亿人共奋进,民族复兴梦可期!

  《复兴之路》开展以来,观众留言已超过10万条。翻开厚厚的留言簿,来自北京的观众李旸这样写道:“有人说,回忆只是回忆,不具备任何力量。但是,通过《复兴之路》回忆往昔,我们体会到今天的来之不易。让我们珍惜、珍视这些过程中的曲折和点滴,为了让明天更加华彩而努力奋斗!”(记者霍小光 华春雨 赵超)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