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盘点2012年十大民生热点:收入翻番 异地高考破冰(3)

2012年12月24日 09:3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7、异地高考“破冰”

  对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问题,有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时间表”——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截至11月底,黑龙江、安徽等地率先打破户籍限制开放异地高考。

  专家点评

  张千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开放异地高考,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随迁子女的升学问题已经存在,短期来看,放开异地高考是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目前,大学招生地域歧视是非常严重的,本地大学对本地考生投放了比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名额。一旦放开异地高考,让更多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自然就会和当地的考生争抢录取名额。目前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的意见已经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可以让大学适当地增加录取人数,来维持当地户籍考生的录取比例不变。总之,放开异地高考本身只是一个阶段性、临时性的策略,唯有改革招生指标和分省命题制度,建立全国统一考试、公平录取体制,异地高考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本报记者 邱玥整理)

  8、高速公路节假日免征通行费

  7月24日,国务院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期间,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据统计,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共免收通行费65.4亿元;全国七座及以下小客车的出行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

  专家点评

  刘德谦(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金周爆发出来的旺盛需求为拉动内需提供了借鉴,说明创造良好的出行和旅游环境对拉动旅游等消费增长作用明显。要想让各种惠民政策在刺激旅游、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是要做到周密调度。考虑到巨大的客流和需求集中释放,给交通运输和景区带来明显压力,相关职能部门应把困难预计得更充分一些,有序调配人力物力,科学引导组织车流,及时疏导施救;同时要通过各类媒体,及时报道路况信息,宣传科学管理、理性出行的理念。(本报记者 邱玥整理)

  9、城乡养老保险将衔接

  11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实现衔接转换,缴费年限也将明确换算办法。新农保和城居保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实施,目前已经覆盖4.59亿人,其中缴费人员3.28亿人。此前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不衔接,与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的现实很不匹配,造成的重复参保现象和“退保”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专家点评

  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办法》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不同制度之间的政策衔接问题,更好地保障广大城乡参保人员的权益。只有解决城乡居民参保者的后顾之忧,打通新农保、城居保与职保的衔接转换通道,才能提升中青年农民工的参保率,让参保者真正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受益。(本报记者 邱玥整理)

  10、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呼之欲出

  长期以来,我国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多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由于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部分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今年以来,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制订修订工作步伐,先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旨在到“十二五”末,基本构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专家点评

  严卫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为保障食品安全,应当给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给企业法人建立“食品安全道德档案”,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加工企业信用档案”,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的信息评价、跟踪记录、信息共享制度体系,对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机制,建立程序规范、公开透明、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本报记者 邱玥整理)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