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杨洁篪撰文谈2012中国外交:稳中求进 开拓创新

2013年01月01日 09:40 来源:《求是》 参与互动(0)

  2012年,世界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呈现国际形势稳定与动荡交织、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相伴、国际关系合作与摩擦并存的特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一些格局性、趋势性变化深入发展,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国际形势具有深远影响。以下几方面动向值得高度关注:

  (一)国际金融危机和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显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出现一些企稳迹象,但危机的深层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受欧债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经济不振,新兴市场国家增速下滑,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3.3%,低于2011年的3.9%,世界经济进入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又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冲击下,不少国家内顾倾向加重,政治极化现象突出,民众不满情绪上升,多国政府相继更迭。一些国家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加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国际经贸摩擦显著增多,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势头有所放缓。

  (二)世界主要力量内外战略调整进一步深化。各大国着眼未来发展,加紧调整内外战略,力求在全球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美国实施以发展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同时深入推进以“再平衡”为主调的全球战略调整。俄罗斯提出2020年经济总量进入世界五强目标,并积极推进“欧亚联盟”建设。欧盟各国在应对欧债危机过程中逐渐积累共识,大力推进一体化建设,同时积极谋划“新工业革命”,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各主要力量围绕未来发展主动权和国际关系主导权的战略博弈向纵深发展。

  (三)西亚北非地区动荡进一步加剧。持续两年的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呈现长期化、复杂化、国际化趋势,地区格局正处于加速演变的关键时期。地区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域内外国家围绕是否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竞争较量深入发展。叙利亚、伊朗核、巴以等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彼此联动性进一步增强。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西亚北非国家和人民继续艰辛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四)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亚太经济总量占世界的57%,地区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各主要力量普遍视亚太地区为赢得未来国际合作与竞争先机的关键,纷纷加大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给地区形势和地区关系带来新的复杂因素。虽然地区部分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有所升温,但地区形势保持总体稳定,通过协商对话妥善解决争端始终是地区国家的基本政策取向。

  总的看,在国际和地区格局深入调整演变的形势下,我国既面临着风险挑战,也存在许多机遇。必须看到,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和文化影响力明显上升。各国普遍希望加大对华借重与合作。国际战略态势总体对我有利,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各部门、各地方的通力协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外交工作稳中求进,攻坚克难,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化解风险挑战,积极服务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营造了总体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我国领导人出席重大外交活动取得丰硕成果。胡锦涛主席等领导人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一系列重要外交活动,广泛开展对各地区国家的双边访问,成功出席在我国内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多边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同有关国家关系,引导了地区和国际合作进程,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对外交流合作,提升了我国际影响力。

  (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针对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我们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同日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决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和意志,增进了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真相的了解和对中方立场的理解支持。我们妥善应对黄岩岛事件,在坚定维护我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推动与东盟国家开展海上对话与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大局。我们坚决遏制“台独”、“藏独”、“东突”等分裂势力破坏活动,挫败境外各种敌对势力对我进行干扰渗透的图谋。配合国内有关部门妥善应对欧债危机影响和涉我经贸摩擦,推动对外能源资源等大项目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解救我在苏丹等国被绑架人员及遭索马里海盗劫持的船员,妥善处理西班牙警方清查华商等重大突发案件,有效维护我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

  (三)推动构建总体稳定、相对均衡、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胡锦涛主席等领导人多次与奥巴马总统成功会晤,习近平副主席成功访美,两国领导人就继续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俄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元首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原则、方向和重点合作领域,推动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加大对中欧关系运筹力度,积极完善对欧工作布局。中欧成功举行第十四、十五次领导人会晤及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

  (四)大力巩固周边睦邻友好。我们进一步加大对周边经营和投入,推动同周边国家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我国同周边国家高层往来频繁,同泰国、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我国成为韩国、印度、蒙古、马来西亚等大多数周边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伙伴,同周边国家的利益融合进一步加深。我们积极引导区域合作发展方向,就东亚合作提出“金边发展倡议”并推动东亚峰会通过《金边发展宣言》,宣布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为地区合作注入新活力。我们积极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稳定,推进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表构建“和谐地区”宣言,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同周边国家人文交往更加密切,发展相互关系的民意基础更加牢固。

  (五)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们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推出加强中非合作的新举措,推动中非友好迈上新台阶。我们倡议成立中拉合作论坛,启动中国—拉共体“三驾马车”外长对话机制,设立中拉合作基金,中拉合作进一步深化。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成功举行,我们与西亚北非地区转型国家关系平稳过渡,双方务实合作不断加强。我们积极推动金砖国家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同其他新兴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

  (六)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我们支持联合国—阿盟叙利亚问题联合特使安南和特别代表普拉希米斡旋,提出推进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的“六点主张”和“四点倡议”,在地区和国际上引起良好反响。我们在伊朗核问题上提出谈判“三步走路线图”、“双层战略”等倡议,为推动六国与伊复谈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积极斡旋南北苏丹冲突,为推动两苏最终达成协议发挥了独特作用。我们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积极参与防扩散、粮食安全、网络犯罪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及规则制定,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事业取得新进展。我们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围绕重大国际和热点问题加强内外政策宣示和舆论引导,取得显著成效。

  一年来的外交工作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一是立足全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和中心任务,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立足基本国情妥善开展对外工作。二是坚持原则,重信守义。坚定维护不干涉内政原则,秉持公道,伸张正义,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进一步树立我国讲原则、重情义的良好形象。三是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各领域密切协作,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法律、文化等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我国总体外交的优势和实效。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统筹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外交工作思路,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稳定对外关系大局与不断开拓进取相结合,努力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

  要充分发挥峰会外交和首脑外交的引领作用,确保我国领导人出席重大外交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各大国进一步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稳定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宋方灿】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