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建副主席辜胜阻: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至少要10年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1月16日 13:1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民建副主席辜胜阻: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至少要10年
1月9日,安徽淮北火车站迎来返乡农民工。万善朝摄

  新型城镇化的难点是人的城镇化(议政·问计城镇化②)

  ——访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核心阅读

  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新型城镇化有什么特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城镇化研究的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

  基本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至少要10年

  记者:城镇化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辜胜阻:城镇化是中国下一个10年的最大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十八大精神确立的“城镇化新政”,不仅标志着我国改革的新起点、传递着平等的新理念,更预示着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红利。有专家预测,未来的消费需求会从2011年的16万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30万亿元。

  记者: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什么?

  辜胜阻: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这一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点是强调人的城镇化,对于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来说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1.27%,但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约35%—38%。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近2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和享有城镇居民待遇,很多农民工出现“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现象。大规模农民工周期性“钟摆式”和“候鸟型”流动,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代价。新城镇化的重大标志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实质是从户籍制度的不平等走向社会公平。

  记者:当前农民工市民化有哪些特点?

  辜胜阻:当前推进城镇转移人口市民化有三大特点:一是面大量广有长期性。现在有近2.5亿农民工,未来还有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要进城,基本解决农民工中存量和增量的市民化至少要用10年时间。二是高成本。市民化是一项高成本的改革,农民工要穿上市民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五件衣服”,需要大量公共投入。有专家测算,我国农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万元,一般大城市福利50万元以上,中小城市为十几万元。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指出,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0万元,为此至少需要40万亿—50万亿元的成本。三是难点在于稳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市民化的坚实基础是要有就业机会。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