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获“中国绿卡”有特殊贡献者居多 投资移民比例低(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1月17日 13:59 来源:《小康》杂志 参与互动(0)

  在绿卡与入籍之间

  今年40出头的卢安克于1997年来到广西农村支教,2006年卢安克注册的德国鲁道夫·施泰纳教育友好协会驻中国办事处到期,他的中国居留证也到期了,为方便留在中国做研究,他打算加入中国国籍。

  1980年通过的国籍法对外国人入籍中国,只有三条非常简单却很直接的标准:中国人的近亲属;定居在中国的;有其它正当理由。

  卢安克的申请中,显然前两条都不符合规定,这个被媒体广泛报道的“洋雷锋”只好离开中国半年多,后来又悄然回来。在2011年11月11日,卢安克终于拿到了就业居留许可证,他把它晒在网上,被很多网友误认为是绿卡。

  但事实上,工作居留证、永久居留证(绿卡)、中国国籍三者并非简单的从A到B再到C的关系。现实的复杂之处在于,中国现行的国籍法并不承认“双重国籍”,而加入“中国国籍”就意味着要放弃原来所在国的“国籍”。

  在相当多的外籍人士尤其是欧美籍人士看来,尽管在某些方面中国可能是一方乐土,但他们并不希望能够入籍中国。要放弃原属国籍——从现实情况来看,鲜有人愿意一试。况且,很多国家像中国一样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仍只是拥有一张中国绿卡。在北京从事外籍人力资源顾问工作的王雯称,他们接触的相当一部分客户对加入中国国籍或者说至少拿到中国绿卡有着极高的热情,但观察他们的背景也会发现,大多数此类人群来自世界其他不发达国家,中国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欧美国家对于一部分中国人的吸引力一样。

  香港入籍者的地缘分布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2012年12月12日,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黎栋国表示,自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成立以来,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共批准1.2万余人加入中国国籍。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申请人的主要原属国籍包括巴基斯坦籍、印尼籍、印度籍、越南籍和菲律宾籍。

  30岁的林客(化名)是一名获得中国国籍的韩国人,电话那头的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向《小康》记者回忆起花钱成为“中国人”的经历——1994年,尚年幼的他跟随爷爷奶奶来北京找寻亲人,他模糊地记得,来中国不久,爷爷就在一个小镇用个人关系花几千元买到了他们的中国国籍,如今,他已在成都结婚生子,过着自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只是偶尔朋友会开玩笑说他是“韩国黑户”,他说他也有一些韩国朋友想来中国定居,但没有一个是拿到中国国籍的,都是“中国过客”,与他们相比,自己幸运很多。

  林清龙也明白,如果不是那个年代用特殊的“非常规”手段获得了中国国籍,自己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东躲西藏的“三非”人员,或者干脆已经被遣送回国——因为获得中国国籍太难了。

  但同样有另外一部分外国人,根本没有将“中国绿卡”的概念装入自己的大脑中,在中国工作了三年的孟加拉国工程师米哈兹在2012年年底,结束了他在爱立信中国公司的合约,坐在《小康》记者面前,这个出身孟加拉国外交官世家的工程师更愿意向记者咨询在某个特定的年份“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一类的问题,他对于中国历史有着超乎常人的兴趣。工作合约结束后,米哈兹希望能够进入中国顶级的高校学习深造“比如说清华大学,拿一个中国大学文凭”。至于为什么不考虑进一步稳定在中国的身份问题,米哈兹并没有直接的答案,他轻啜一口咖啡,说:“现在这样,不是很好么?”

  有一项数据显示,每年在北京逗留居住的20多万外国人中,持有中国绿卡者不过万分之四,和伦敦、纽约等国际城市中外国人持“绿卡”者数量相比差距明显。移民法研究专家刘国福发现,以来华留学生为例,有大约10%的来华留学生是因为对神秘的东方文化的痴迷才来中国留学的。

  这些人只是中国的过客,而不会成为中国的一分子。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