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京报:政府部门面子比孩子挨冻重要?

2013年01月21日 03:1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寒冬里孩子穿凉鞋睡凉席,当地政府不反思自身,却为了面子而叫停社会捐助,真是价值错位。

  近日,“最冷寒冬”里广西山区学生穿凉鞋睡凉席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不少爱心人士捐资捐物,岂料此前声称没物资来源的当地政府部门,却拒绝设立物资接收账户,并叫停爱心捐助,理由是不想戴上“灾区”帽子。(1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当地政府的“闭门谢绝”姿态,冷却了善心,更制造出人为的“寒冷气象”。拒设物资接收账户,要求记者停止“救助呼吁”,尽显对爱心资源的排斥。叫停捐助,是将孩子冷暖跟“社会救助”隔离,剥夺其境遇改善的机会。

  涉事部门拒绝社会捐助,究其缘由,只是不想戴上“灾区”帽子。

  一顶“灾区”帽子的分量,竟重过孩子的冷暖悲欢,这让人心生悲凉。也许在某些治理者看来,被贴上“灾区”标签,是形象污点,有损颜面。可再怎么说,价值序列不该被颠倒——孩子的权益保障,远比政绩考量重要。

  实质上,“灾区”是否丢面子,尚待商榷,得视灾祸的肇因等而定;但明明是灾区,却讳疾忌医,那才是自毁公信,折损面子。五六岁的孩子,一年四季,只能穿简陋至极的凉鞋,说是“灾民”,又有何不妥?

  在孩子的艰涩境遇面前,政府的救济职责无可旁贷。就算真如当地政府辩解的,缺少物资来源,仍有责任缺失的成分。不及时反思,却急于为社会捐助“设障”,何尝不是“二次渎职”?它加剧了孩子们的不幸,也将涉事部门置于“伦理亏空”的恶名下。

  从政府角色看,它不应隔断爱心的传递渠道。民众捐助的对象,是饱尝饥寒的孩子,相关部门只是善款周转的过渡方。政府无权为孩子定夺,“拒绝受助”的表态,实为越俎代庖。

  为了面子,不顾孩子权益的里子,只因政绩天平的失衡。与此遥相呼应的,还有地方热衷争夺“贫困县”头衔。尽管一个是避讳,一个是争逐,指向的却都是功利与苟且,价值选择也被现实利益主宰。

  背弃救济责任,还给爱心输送添堵,截断慈善转接的路径,是民生让路于政绩的体现,也是价值权衡的错位——要知道,孩子体面过活,才是最大的面子。

  □佘宗明(媒体人)

【编辑:邓永胜】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