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抵制奢靡之风也需“上有政策”

2013年01月24日 08:50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抵制奢靡之风也需“上有政策”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有些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还有一些公务宴请“隐姓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机密。(1月23日《新京报》)

  中央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喝之风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这在当前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必须看到,改进作风,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报道称,有些单位的内部餐厅装修之精、标准之高堪比五星级饭店,公务宴请“隐姓埋名”,是一种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舆论基本上都目光向下,对“下有对策”大加鞭笞。这些年来,多少好的政策,就因为“下有对策”搁浅。指责“下有对策”是对的,但还要看到,抵制奢靡之风也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穿了讲,是一种“钻空子”,而空子是由“上有政策”提供的。许多政策初衷确实很好,但上级可能是过于相信了下级的道德觉悟,在出台之前,并没有仔细考虑执行障碍。用专业的法律的眼光看,一些“上有政策”浑身是洞,只要想找,空子到处都是;而有一些“上有政策”更好,竟然连实施细则都没有,只是简单的道德呼吁。当“上有政策”只是停留在嘴上和纸上,把实施的希望只是寄托于道德时,“下有对策”还会意外吗?

  公务宴请“隐姓埋名”,其实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管宴请地点搬到哪里,最终都得公款买单。而且世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真正完善制度,落实“四菜一汤”,严格招待对象、招待标准,想奢靡能够奢靡得了吗?真正加强透明接待,公示接待细节、接受公众监督,谁超标谁买单、谁浪费谁受罚,还有多少人敢去奢靡浪费?

  可在现实中,虽然抵制奢靡之风强调得并不少,但并没有多少具体的明确的细则公布。每天都大量发生着大吃大喝,也并没有见到有多少人因此丢官去职。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上有政策”的问题。有些基层单位感慨,不敢不接待、不能不接待。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矫情,没有一个硬杠杠,“世人皆醉你独醒”,很可能就会变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同禁止酒驾一样,制度严一点,惩治硬一点,就会成为“合法理由”,可以少接待甚至不接待。(毛建国)

  声音

  表明需严管预算

  滥用公款的源头问题,总根子在预算监督。如果预算不合理,政府部门拥有非常宽裕的预算以及支配的自由,滥花则不可避免。每年年末都面临一个突击花钱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强令所属机关单位包机出国考察,滥花公款成了必须完成的行政任务;而即便官方再严禁公款包机,花不完的公款仍不愁消化的路径,结果必然是那种“必然”与“偶然”的关系:滥花公款是必然,花在哪里是偶然。 (马涤明)

  释放出反腐信号

  公款吃喝转战内部餐厅,无疑向我们释放了反腐信号:一者,公款吃喝远非一纸文件、禁令所能根治。二者,能轻易转移阵地,也说明权力无监督的领域还有不少。因此,面对公款吃喝阵地的转移,面对标准堪比5星级的单位内部食堂,纪检监察等反腐部门不能坐视不管,而应将这视为一封举报信,必须及时介入调查。(禹海君)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