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提升就业质量 均等公共服务(2)

2013年02月07日 08: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全面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

  近年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就业机会增多,就业稳定性增加,劳动权益有所保障,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就业环境不断改善,但总体上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依然偏低,就业空间依然狭小,行业和职业具有高流动性和高风险性,仍有劳动权益受侵损现象发生。因此要千方百计为农民工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培养和提高良好的就业能力,优化并形成合理的就业结构,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全面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打好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基础。

  提升就业质量既有数量的扩大,更有质量的提高。我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农民工转移就业仍有很大潜力,服务业将是未来吸纳新增就业的主体。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农民转移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区域发展和就业政策,继续发挥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吸纳农民外出就业的作用,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县域经济、个体私营企业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农民工就业能力是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收入增长和转变为市民的基础,要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开发,提高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推动发展向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加强农村“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快建立市场导向、产学结合的农民工培训体系,大力培养新型产业工人。

  加强消费引导,建立社会信任机制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引导,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提高在城市的生活适应能力。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正在向城市居民趋同,但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仍有不良的消费结构,甚至将钱用在不当之处。因此,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积极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建立积极向上的消费文化,从而促进他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建立社会信任机制,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更快、更好的融合。社会交往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环节。要打破城乡之间、城市居民与农民工之间的界限,加强他们之间交流与互动,建立社会信任机制,建设新型、和谐的城市文化。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资源,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消除城市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心理,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从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正确处理农民工市民化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一是保障农民工的“三权益”。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工的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和保护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利,应当让他们带着这些权利进城,也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他们自主流转或处置这些权利。这不仅可以让农民工进退有路、更有底气,还有利于规范发展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现代化发展。二是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培养新一代新型农民,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业技术培训,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优质的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投身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按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要强化输入地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根据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无论是就业服务、子女教育还是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都要落实输入地的属地化管理责任,按照体现公平、优先照顾的原则,将农民工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常住人口或服务人口配置当地公共服务机构、人员和经费,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并不是排斥解决当前农民工在职业病防护、工资拖欠、合同签订率低等权益受侵的问题,这些问题依然亟需从政策制度和执法检查中加以解决。

  农民工工作系统内的所有干部都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趋势,认真思考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途径、市民化理论和方法,把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未来20年的工作重点、工作方向和目标,要化被动为主动,在解决好当前突出问题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做好农民工市民化工作的长期规划,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地制订具体的政策来指导工作的开展。农民工市民化不可能有一个全国通用、统一的模式,但市民化的最终目标是终结城乡二元结构、完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实现自由迁徙、自由就业。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我们必须把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未来的工作任务,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郑东亮 徐艳 陈兰 赵立卫 陈玉杰)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