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式新年:当回家情结遭遇人情成本

2013年02月09日 16: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题:中国式新年:当回家情结遭遇人情成本

  作者 庞无忌

  一列从北京入川的K117火车上,46岁的李女士一家正讨论着此趟回乡的各种支出。“来回路费,给老人的过节费,给亲戚朋友的各种礼物,给家里小辈的压岁钱……这一趟回家2万元人民币都打不住。”李女士叹息。

  凝聚着亲情的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但近年来,红包、送礼、喝酒等人情成本居高不下,这也让很多人对过年“爱恨交织”。

  李女士一家三口从四川老家迁至北京已十余年,平日甚少返乡。今年21岁的女儿自考上大学以后3年没回过老家。“家里老人惦念孙女,每次打电话都忍不住哽咽”,李女士告诉中新社记者,所以这次全家出动,回家给奶奶拜年。

  为了这次回乡,李女士一家准备了数月。“在北京工作虽收入稍高于家乡的兄弟姐妹,但生活成本同样不低,每次回乡都得提前准备现金和礼物。”她指着车厢上方满满堆放的10件行李告诉记者,其中大都是给亲朋们的礼物。

  礼物之外,小辈的红包也让李女士颇感头疼。“现在通货膨胀,连红包也跟着膨胀,200-300元的压岁钱早已拿不出手”,李女士感叹,红包上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李女士的丈夫黄先生告诉记者,每当回到家,各种亲戚朋友的宴请聚会少不了要喝酒,但若过于频繁也是一大负担。虽盼望老友相聚,但一天三顿地喝酒,着实令人招架不住。回到北京之后甚至需要修整一个月左右,才能恢复平日的工作状态。

  李女士一家的烦恼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同一车厢的付先生带着妻子和两岁的女儿回成都过年。“宴请、礼物加来回路费,这一趟回去怕是要至少花去1万元左右。”付先生告诉记者。

  尽管花费高昂,李女士和付先生一家均表示见到亲人和朋友的愉悦,超越了种种问题和花销带来的烦恼,“回家一趟也值了”。

  与李女士一样对回乡过年“痛并快乐着”的人不在少数。40岁的袁大姐家住四川省会理县。她与丈夫常年在北京打工,儿子在合肥上学。袁大姐告诉记者,她这趟回家要给老母亲添置衣物、药品、要给照顾母亲的姐姐一家贴补家用、还要购置各种年货。这些零零碎碎的开支至少要用掉自己年收入的1/3。

  袁大姐家乡偏远,此次回乡过年,除乘坐40多个小时的火车之外,还需要中转两趟汽车。尽管如此,她表示,自己在外打工,一整年都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就指望着过年这几天回家了。“我父亲去年去世了,留下双眼失明的老母亲,全靠姐姐一个人照顾,”袁大姐流着泪表示自己无论如何也得回家看看。

  她认为,虽然回家过年开支不菲,但自己心甘情愿。这些能为家人贴补的费用甚至是支撑自己在北京打工的最大动力。“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妈洗个澡,洗洗衣服和被子”,袁大姐说这就是自己一路上最大的念想。

  袁大姐邻座的郑先生也表示,回家过年最大的期望就是见见二老和14岁的儿子。“我的孩子一直是留守儿童”,郑先生说,自己在北京打工忙碌,没时间照顾孩子,而且由于无法在北京落户,上学不便,因此只能狠心将孩子留在老家,交由父母看管。“这次回家给孩子带了很多礼物,想补偿补偿他。”

  28岁的小周也告诉记者,虽然回乡成本高,且车票难购,但“春节”二字就能战胜一切。“潜意识里春节就是应该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家,跟父母亲人和儿时的伙伴们团聚。”

  在拜年、守岁、吃年夜饭、放炮仗等习俗中,中国人圆骨肉情,享阖家欢。春节回乡团圆也成为大多数人最朴素的信仰。但近年来,随着人情成本的居高不下,越来越多人在节日喜庆的同时感受到不断攀升的经济压力。过春节过得累,也成为大多数民众的切身感受。(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