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制日报:媒体勿当“标签化”推手

2013年02月17日 10:37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天你是“90后”,明天就有可能成为“公知”,再过两天你突然就变成“五毛”……这一切或许并非你所愿,但是在“标签化”时代,每个人都可能被贴上各种莫名其妙的标签。

  “标签化”这种简单的归类,固然能够迅速地强化人们对于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但它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标签化”的盛行,使得人物、事件通通沦为“标签”,个性完全被抹杀。这不但影响人们对事件真相和人物本性全面的认知,还扭曲了社会的价值观。 

  前段时间,辽宁东港市副市长董海涛一度走红,这其中固然有当地官员升迁工作不透明的原因,但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人们只是记住了“80后”“美女副市长”等标签。这两个标签列在一起,让人们对于官场黑幕、权色交易产生了无限的联想,甚至影响了围观者对事件真相的关注和判断。

  “标签化”盛行,实际上是思考惰性的结果。在网络时代,人们习惯于快速浏览、简单判断,甚至只看标题就对事实发表宏论。“标签化”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一部分人基于既往经验下结论的习惯,也能满足智力和经验上的优越感。 

  在网络时代,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使得一些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乐于使用“标签化”伎俩。他们深谙一个规律:“美女副市长”能带来的点击量,肯定远远超过“董海涛”。

  不得不承认,当前我们确实存在诸多问题:阶层分化、社会不公、部分官员进行权力寻租、部分富人为富不仁……当一些负面案例被曝光,很多人宁可相信,每一个新出现的人物和事件,都是一类人和一类问题的代表,这也更使得人们对“标签化”深信不疑。 

  但“标签化”盛行,弊远大于利,甚至能使一个平常事件发酵为公共事件,成为人们宣泄的导火索,对于问题的解决并无裨益。“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消解“标签化”趋势,破除其带来的各种无端想象,还应多方联动。

  首先,公众应当克服先入为主的习惯,避免片面和极端的思维。遇事应当进行冷静、全面的思考,遇到问题应当心平气和地进行辩论,如此,公共空间才有理性交流的可能,社会才能进行良性互动。

  其次,从政府方面而言,应当正视社会存在的问题,人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地贴标签,与当前社会不公平不透明之事还比较多有关。唯有加快法治进程,依靠法制建设、增加透明度维护社会之公义,公众“反应过激”才会缺乏市场。

  此外,在“标签化”运动中,本应充当社会公器的一些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不良的作用。媒体应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向社会和公众展示更加全面真实的事件,而不能单纯地追求“眼球经济”,沦为“标签化”的推手。(白靖利)

【编辑:陈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