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析中国院士老龄化:论资排辈 青年学者难出头

2013年02月17日 11: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院士老龄化”背后有何隐情?

  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李侠在科学网发表题为《中国科学精英老龄化太严重!》的博文,文章虽寥寥数百字,却已有近8000次阅读,并引发学者和网友热议。

  在博文中,李侠分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年龄分布后认为,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界最高精英“老龄化太严重”。李侠根据“两院”官网的数据统计,现任“两院”院士年龄主要集中在70—89岁之间,而40—49岁年龄段的院士比例非常低。年龄在70—79岁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占全部709名院士的四成以上,而中国工程院765名在职院士的平均年龄就高达74.3岁。

  长期从事科学史研究的李侠早先在分析1500—1950年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学术成就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时代发展,科学家发表学术著作的年龄在逐渐提前,年轻化趋势在加强。

  据李侠统计,16世纪科学家发表重要学术著作的平均年龄是50.1岁,而20世纪上半叶已降到了34.9岁,相当于提前了15年。李侠据此推测21世纪和22世纪科学家发表著作的平均年龄应为32.73岁和30.06岁。

  李侠认为,38—45岁是一位科学家最具创造力的工作峰值年龄段。过了这一年龄段,科研能力就会逐渐衰减。70岁之后就很难说有什么创造力了,“任何人,包括科学精英,70岁是一道门槛:思维活跃程度的临界点。”李侠如是说。

  但中国目前的“两院”院士中,处在38岁—45岁工作峰值年龄段的院士比例很低,绝大部分院士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上。现年43岁的潘建伟和现年45岁的邓中翰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而这两位最年轻的院士也都已经接近或处于工作峰值年龄段的最大临界值了。

  对于目前“两院院士”年龄整体偏大的问题,中国科技大学教师赵明认为,中国特定的历史原因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是目前“两院院士”年龄偏大的主要原因。

  “1955年评选一次院士后就停止了,直到25年后的1980年,才进行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院士评选,当时那次院士评选的人数是历史之最,共283名,占现在院士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时隔10年后的1991年又进行一次院士选举,人数也超过200名。”赵明表示,这两次入选的院士经过二三十年的岁月,大部分已到了耄耋之年,再加上人的寿命普遍延长,因此导致院士的严重老龄化。

  在李侠看来,院士老龄化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科学界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的传统,导致青年学者迟迟不能出头;另一方面是行政的干预,“科技共同体远没有想象的那样自治,因此,不具有免疫力。”

  网友“王辉”说:“中国院士的年龄大小本来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做到如何像美国科学院院士那样仅仅是学术荣誉,而没有太多的附带利益和权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年龄大小就不是一个问题。但中国的院士掌握了太多的权力,院士们可以直接影响国家科技资源的分配和科技发展的方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院士的年龄就是一个问题。”

  还有不少网友认为,如果院士称号是荣誉性的,那么终身享有并无问题;但如果院士称号能够左右研究方向、课题选择和资金投入,那么对院士就应设计一个退出机制。(记者朱翃、吴振东)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