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商报:何不用“财产公开”替代“以人查房”

2013年02月19日 08:21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时下正值“房氏家族”多事之秋,各地纷纷曝出的“房多多”事件,其房屋拥有量之庞大,背景之深厚,利益瓜葛之复杂,令公众为之咂舌。在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尚未完善之际,从房子入手反腐败,已成当下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反腐捷径,成功概率极大。而就在公众拍手称快之时,各地政府却不合时宜地出台政策,紧急叫停“以人查房”,不免令公众疑窦骤生,莫非是打着保护隐私的旗号,实则在替“房氏家族”做挡箭牌。

  在各地相继曝光“房多多”之后,房产信息显然已成为反腐线索,腐败官员利用房产隐匿财富的做法,却变成了一颗随时会被引爆的地雷,由此格外担忧个人房产信息遭泄露。相比之下,普通民众的房产来源合法,房屋多寡只是财富差距,即便房产信息泄露,对个人生活也无大碍,更无需过分担忧。何况,如今个人信息保护的整体状况堪忧,个人信息遭非法泄露的途径很多,也不差房产信息查询这一个,却未见政府部门像这般急于“打补丁”。

  事实上,早在广州“房叔”、“房婶”事件曝光之后,广州市房管局就着手控制房屋信息查询,并对相关违规人员予以处罚,当时即引得舆论哗然,认为是在维护“房多多”利益,打击房产反腐行为。而各地政府纷纷跟进,出台严控“以人查房”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受到“房多多”事件影响,以保护隐私为由,限制个人房产信息查询。如此做法,对时下热火朝天的房产反腐,无疑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保护个人信息隐私固然需要,但不能以此为借口陈仓暗度,维护“房多多”的非法利益。因此,限制查询个人房产信息的规定,可以有,但需要区别对待,不能将普通民众与官员的隐私混为一谈。比如,可以禁止对普通民众“以人查房”,但官员房产信息则要公开,任何人都随时能查询得到,以便行使监督权力。

  当然,对于“以人查房”是否可行的争议,主要纠结在房产反腐方面,而在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尚未全面推行的时候,房产反腐也只是权宜之计罢了。可见,关键并不是“以人查房”的模式该不该存在,而是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何时全面推行,如果官员的财产信息阳光化,均已对公众公开,每个人都能随时查询到,谁还会执着于“以人查房”来曲线反腐?(江德斌)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