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调整彰显大决心 中国冀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2013年03月10日 13: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大调整彰显大决心 中国冀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中新社记者 石岩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10日公布,其力度之大超出外界预期,而其对于职能转变前所未有的强调,使这份更加完备的方案足以承载中国释放更多改革红利的冀望。

  此前,这份名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草案,在传言中一度被简单理解为“大部制”。诚然,依照该方案,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将减少4个,包括铁道部在内的一些部门将不再保留,可谓“大手笔”。但透过机构数量的变化,应看到是更深层面的政府职能转变,其间释放出的改革信号,更值得品读。

  譬如,《方案》提出,实行铁路政企分开,不再保留铁道部。这标志着中国最后一块政企合一的坚冰或将雪融,此举的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

  再如,《方案》明确,将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将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此举将有利于海上统一执法、提高执法效能,进而服务于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我们的思路是,抓住重点问题,既巩固以往改革成果,又着力破解重大难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方案》制订的官员对中新社记者透露,“对条件成熟、形成共识的就先推进。”

  “事实上,机构调整是服务于职能调整的,后者才是此次改革的核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相较于很早之前就被置于聚光灯下的机构改革,该方案有关职能转变的内容尽管“低调登场”,但其影响却远大于前者。

  前述不愿具名的官员也透露,他们曾一度考虑过将方案中的“职能转变”置于“机构改革”之前,后因考虑到方案在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时,机构改革“更属于全国人大管理范畴”,才定为现名。

  资料显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机构已先后经历了六轮改革,这些改革均将机构改革作为重点。“1988年那次机构改革以后尽管强调了职能转变,但也是通过机构改革(的方式)来进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说,“这次把它(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很大的一步。”

  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政府权界仍不够清楚,还是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承担了“无限责任”。

  “本次改革突出强调职能转变,可以说是抓到了要害。”前述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者说。他并介绍,本次改革重点在于“三个放权”,即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和向地方放权。体现了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继续简政放权”的要求。

  如,《方案》提出,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将有望使民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有利于更好发挥民众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放”的同时,《方案》亦强调了政府的“收”,具体表现在“三个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收”“放”之间,不仅约束了政府在放权过程中作“甩手掌柜”,出现部分领域的管理真空。更重要的是,这使得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四者的权责关系得以理清,有利于四者严守分际,各负其责。

  作为《方案》的一大亮点,“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表述意义亦不可小觑。“形象一点说,基础性制度建设就是国家治理中的基础设施,”薛澜说,“这意味着国务院组织机构的职能配置及运行方式有了法治基础,同时,还可以将很多不良现象(如“房腐”)在初露端倪之前得以遏制。”

  “这一方案无疑是让我们振奋的,正是因为它的全面性。”薛澜说,“但方案一旦通过,接下来的工作会更艰巨。一则部门的调整牵涉到人员的变动;二则如何规范政府的有序退出和加强监管,以避免‘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覆辙;最后还要特别注意理顺地方与中央的权责分配。”(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