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改革:以勇气智慧破除利益障碍和制度扭曲

2013年03月11日 09:0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寄望开创改革大局面

  近一段时间以来,改革又一次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如果说党的十八大再次确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总方向,回答了“往哪改”的问题,那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事情则更加细致繁杂:选择什么样的改革路径、改革过程由谁来监督、如何保障改革目标得到落实、改革过程中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带着诸多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多位学者专家,听取他们的看法。

  陈锦华:

  改革是执政党永恒的使命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

  综观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党总是能够不失时机、坚决果断地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进步。

  在新一轮改革中,要发挥党的领导作用,首先,必须要从全局出发,理性地计算改革的成本和收益,规划和设计改革方案。其次,必须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逐步建立,各种独立的经济社会利益主体已经形成。

  无论哪个利益主体,都对执政党有浓厚的“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期待。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是社会的任何个人或利益主体自身所能够解决的。尤其是利益关系调整的原则和规范,只能由执政者来解决。执政者必须能够从具体的利益关系中超脱出来,承担公平裁判者角色,才能够保证公正地实现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

  洪虎:顶层改革需要“参谋部”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改革的总目标,就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不要脱离发展目标设置自己独立的目标模式,尤其不要按照不同领域独立设置各领域的改革目标模式。若是那样做,这些目标往往带有先验性,相互之间不配套,与发展结合不紧密。

  改革的总任务,就是解决科学发展中的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的总称呼,就是发展体制的改革。

  改革是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改革是新生事物,没有前例可循;改革是创新的事业,谁也不是行家里手;改革需要开拓探索,要有先头部队开路。因而,需要组织一批人专门从事预先研究、统筹谋划、组织试点、综合协调、及时收集和反馈改革信息等工作,组成为领导提供改革决策建议的“参谋部”。改革试点是对旧体制的突破,要有权威的机构牵头组织协调。改革要综合配套、前后衔接,要有机构精细统筹。

  改革又是权力、利益的调整,不宜由主管部门自己负责自己主管业务的改革,要由与权力利益配置无关的局外人来推进。改革的谋划是一项“冷”工作,需要冷静细致的思考,不宜与“热”的工作搅在一起,否则会顾此失彼。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过去设立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对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改革任务任重道远,建立一个研究、统筹、协调、组织试点的专司发展体制改革的综合机构十分必要。

  郑新立:简政放权乃改革要务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新一轮改革,总的指导思想还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简政放权,从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内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增强市场经济的活力。因此,有必要着力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第一,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调整收入分配方式,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第二,围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改革阻碍第三产业发展的体制,创造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第三,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重点要在国有企业形成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同时让大学成为科研基地,以科研带动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第四,改革城乡管理体制,从实行城乡一体化入手,通过发展现代农业释放农村劳动力潜力;第五,改革金融体制,释放资本潜力。

  向东:大勇气、大智慧推进改革

  (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

  过去多年来,中国靠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未来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毋庸讳言,深化改革的攻坚任务将更加艰巨。当前,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各方面要求加快改革的呼声十分强烈,但改革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的难度也在加大。改革势必触及既有利益格局,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对改革又形成较大阻力。过去相对容易的改革已经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改革则需要啃“硬骨头”,改革步入深水区,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许多更深层次重大问题,需要更加审慎、稳妥地推进。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前推进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足够估计今后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不断加强和完善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继续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必须始终致力于促进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自由平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众,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安心和有尊严。

  李若谷:坚持改革的中国特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行长)

  改革如果不坚持中国特色,就可能要失败。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要求,距今已有20多年,然而这一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有的地方甚至变成了政府主导,这是当前改革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真正要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落在实处,要见效果,就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然而,这一口号已提了十多年,但是基本没有转变,还是原来的运行模式。最重要的问题是涉及宏观经济管理的几个部门需要简政放权,如果没有简政放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实现不了的。

  夏斌:改革要有具体“抓手”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名誉所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基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的高度概括与抽象,是体现于一系列具体的制度政策。但是如果直接从政府机构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入手,直指高度抽象的核心主题,既不好操作,又不具改革效率。因为作为核心问题的政府不恰当的行政管制,涉及到方方面面,几乎涉及到国务院所有有权的经济部门。此时若由不明实务操作的若干学者去反复调研,即使不闭门造车,恐怕也是拿不出解决全部问题的理想方案。而若交由政府管理部门反省自己,研究取消相应的行政管制条款,交出自己的权力,如同一个酒窖的守护权,让“酒鬼”这一守护人自动交权,同样是不可能的,多年的改革滞后也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因此,改革的“抓手”,还必须从眼前若干具体问题入手,推动改革进程的开始,推动生成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动力,并倒逼一系列制度的渐变,逐步逼近并最后达到解决“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的目标。

  林毅夫:消除制度扭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

  尽管已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但中国经济的制度扭曲尚未彻底消除,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扭曲。从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与大银行、股票市场得到资金支持的是大企业,其中大多为大型国有企业。能得到金融支持的这些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富人拥有的企业,实际上得到补贴;二是资源税费极端低价。把国家财富转移到少数能够拿到开发权的国有矿产企业,或者是合资企业,或者是民营企业,这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等的重要原因;三是一些过去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现在已经符合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该继续享受补贴。因此,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原来的制度扭曲消除掉,这种制度扭曲的消除需要顶层设计。

  十八大提出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目前中国的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技术水平、制度效率水平来看,中国未来20年应该还有8%左右的发展潜力。但把这个潜力发挥出的条件是必须完善市场体制,让经济发展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同时必须改善收入分配,必须消除贪污腐败,这些都需要顶层设计。

  迟福林:攻克既得利益障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经济生活领域应当坚持在市场主导下发挥政府的有效作用,而不是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的有效作用。政府不能替代市场,任何其他工具都不能取代市场机制在增长体系里的基础地位。市场自身存在失灵,存在缺陷。弥补市场失灵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政府自身也存在失灵,不能以失灵的政府来替代失灵的市场,也不能将政府转型不到位形成的“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有效干预画等号。坚持经济生活中的市场导向改革,防止权力与市场结合,防止行政垄断,防止特权经济,是防范“成长陷阱”的关键,是走向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此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利益掣肘。当前,利益矛盾增多、利益关系失衡已成为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协调利益关系需要多方面的改革,但从现实的情况看,首要任务是如何强化政府的公共利益代表者角色。客观地看,增长主义政府倾向具有普遍性,并具有强大的惯性。这种倾向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改革阻力。这些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被泛化、虚化、口号化都与此直接相关。能不能扭转政府的增长主义倾向,能不能防止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掣肘扭曲改革,是改革顶层设计面临的重大挑战。(记者 尚前名)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