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代表谈保护传统文化:文化产品要少些模仿多些原创

2013年03月14日 11: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文化产品也要少些模仿多些原创

  ——代表谈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艺原创力

  “《家有儿女》很红吧?”谈起当前的文化产品,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问记者,“但拿来和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一比,就能看到其中有一些复制的痕迹,例如家中有三个孩子,性别分别为一女二男等角色配置。为什么咱们的文艺产品仍在不停的复制,缺少创新能力呢?”

  姚晓英认为,缺少原创动力的根源在于缺少对本土文化的敬仰和尊重,“我们对自己贴的门神、对生长在泥土中的文化缺少敬仰和尊重,现在更为紧迫的,是自己本土文化因为外来复制的低成本泛滥,而造成更大伤害。”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欧阳黔森也认为,我国电影和电视剧创作等文艺创作方面,“拿来主义”还很盛行,就拿近年来很红火的几档综艺节目来看,也是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的版权。今天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文化产品和文化产值与经济在世界排名第二之间形成很大反差。

  姚晓英认为,要激发中国文化创作的创新能力,不仅是要加大资金投入,更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挖掘。但目前大量民间艺术处在其自生自灭中,资金拨付流程线路过长、过远,是民间艺术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民间艺术家往往成为项目研究者所需要的田野文化材料的提供者,不具备署名价值的介绍者。

  代表们建议,从制度层面给予保护,在资金使用效率上做精确化计算;在资金拨付流程上更简便快捷,让没有“流程意识”的民间文化守望者得到从形式到内容的尊重。“向民间艺术俯首,让民间工艺增值。保护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文艺创作的原创能力。”姚晓英说。(记者 王橙澄)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