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充分披露坏消息才能信任好消息

2013年03月19日 09:27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充分披露坏消息才能信任好消息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湖南平江县长寿镇2万居民因担心自来水污染,购买山泉水饮用,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近日赴当地调查了解到,当地多家职能部门长期检测显示该镇水厂水质达标,但居民仍坚持购买山泉水。(3月18日《人民日报》)

  居家过日子,其实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放着经济实惠且检验合格的自来水不用,偏要饮用桶装水,并且长达数年之久,这事听着着实蹊跷。是当地居民人傻钱多?当然不是。如果一个人如此,那是偏执,但如果是一个小镇2万多居民的集体选择,那便是一种民意。

  有一个对比非常强烈而刺眼。一方面,当地政府并非毫无作为,譬如对自来水质量进行过一些宣传,相关部门也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在当地媒体上。但另一方面,当地居民对自来水污染的恐慌,却源于“听说”,以及企业的宣传。

  一个未经证实且口口相传的“听说”真的比政府职能部门出具的正规检测报告靠谱吗?企业为促销产品而惯用的商业伎俩难道比政府部门看得见的努力更值得信赖?显然答案只有一个,当地政府不是输给了坊间的传言和企业,而是输给了自己,与其说当地居民怀疑的是自来水水质,不如说质疑的是政府公信力的品质。

  据悉,在流经长寿镇的黄金溪上游,确实有一家金矿企业,上世纪90年代,该企业通过“发包”的形式,将周边一些小型地块出租给一些小企业经营采矿,因工艺、环保技术不达标造成违规排放,对下游河流造成了污染。但到2008年,这些小企业已经全部关停。这家金矿企业当初是如何上马的?有没有通过环评,有没有足够的信息公开和民主参与?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当地政府共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才治理完毕,这工作效率是否太低了一点?这些污染企业又究竟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多大程度的污染?

  这些都是笼罩在当地民众心头的未竟之问,显然不是现在的一纸“检测合格”的报告所能回答的。事实上,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政府公信力一点一点流逝了,把老百姓逼成了“老不信”。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仅包括政府想要告诉民众什么,还包括民众真正想知道的是什么。只有政府对“坏消息”的充分披露,才有民众对“好消息”的绝对信任。同样道理,政府公信力也可谓是个体系,这需要政府自身的言行合一,也需要创造条件让民众近距离地审视权力的每一步运行。如果只是选择性地公开,表功式的补救,那么很可能政府做得越多越不讨巧。污水横流的时候不说话,治污不力的时候不表态,突然就塞给民众一份“检验合格”报告,民众凭什么深信不疑呢?

  发生在长寿镇的饮水风波,再次证明,政府公信力是个易碎品。人们相信传言,并非传言可靠,而是因为传言就像一阵风,随时可能被另一个传言取代,人们相信企业,不是因为企业更有诚信,而是因为人们有选择权,可以用用脚投票的方式来纠错。而政府只有一个,不可替代更无法选择,所以人们对政府的评价往往非此即彼。一旦政府陷入公信力质疑,不仅危害大得多,而且修复起来的难度也要大得多。因此,政府必须要像鸟儿呵护羽毛、母亲呵护子女一样,呵护自己的公信力。(吴龙贵)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