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供热跑冒滴漏浪费惊人:一个城市一冬天流走千万吨

2013年03月21日 16:4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眼看压力表又下来了,换热站的工人只好一边心疼地念叨,一边开启按钮往锅炉里补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国北方一些城市供热管网跑冒滴漏,浪费惊人。一个3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一个采暖期下来,跑冒滴漏热水上千万吨,相当一个中型水库。

  边烧边漏,一个采暖期流走一个水库

  “供热是定压补水,压力表下来,就得补水,否则用户家就达不到温度。”长春热力集团净月一分公司经理李民指着锅炉房的压力表对记者说,这几天一个小区的供热管网出现了漏点,为了保证热用户家的温度,他们每天都要向锅炉里多补两三百吨水。干了16年集中供热的原长春市供热管理办公室主任郑海义说,如果是喝了也行,问题是都从地下跑了。

  据了解,长春市供暖期每天供水104万吨,高温水平均每天跑冒滴漏达到7万至10万吨。以一个采暖期170天计算,一个冬天下来,长春市供热管网失水高达1190吨至1700万吨,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

  而且,漏掉的都是40多摄氏度的高温水,补进来的却是常温水,为了保证居民家温度,必须进行加热。李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把1700万吨的常温水烧到40摄氏度,还需要多烧22.5万吨的煤,多花1亿多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供热管网爆裂、跑冒滴漏是北方集中供热城市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由此引发的供热事故俯拾皆是。去年11月30日,哈尔滨市南岗区因供热管线发生泄漏,曾导致3万户居民停热数日。

  天天漏天天修,地下工程质量差

  “很多管道都在地下埋了20多年,腐蚀严重,一脚就能踢个窟窿。”长热集团总经理郑亚非说。

  哈尔滨市供暖专家认为,超期服役是管网爆裂和跑冒滴漏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哈尔滨最早的集中供热管线铺设于上世纪80年代,早已过了10年至15年的使用年限。这些老管网失水量大、热损耗高、跑冒滴漏裂等现象严重。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区还有170余公里的老旧管网在超期运行。

  而在李民看来,地下偷工减料、施工不规范才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他拿出一段锈迹斑斑的铁管,内无防腐层,外无保温层,铁管上布满了一个个黄豆粒大小的洞洞,弯头处已经打了十几个修补的铁卡子,“出土”前无疑已经经过多次修补。李民说这是他们去年维修时从中海小区挖出来的,这个小区建成还不到10年。

  “我上大学时,老师告诉我,热力工程这个行业不太容易创新,因为管网一埋地下就是四五十年不用动,不用想着去换它。但工作时才发现,地下管网几乎天天漏天天修。应该使用几十年的地下工程,七八年甚至三五年就出问题。”李民说,最近某小区又出现了新漏点,但是迟迟无法抢修,因为二次管网竟然铺到了住户的私人花园底下。

  据了解,施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是地下工程的通病。一些热力企业反映,在事故抢修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看图纸问题管线明明就在地下1.5米处,挖开了却怎么找都找不到。

  另外,基础资料不全、规划执行不力、水电气等地下管线相互交叉,常常出现铺电缆时挖断热水管、挖热水管时碰断光纤的情况。

  看不见的浪费更应警惕

  “北方城市本来就缺水,跑冒滴漏是一个巨大浪费,而且还消耗能源,增加了污染。”节约网创办者李晓群说,与那些老百姓看得见的,比如舌尖上的浪费相比,这些看不见的浪费更值得警惕。

  专家指出,与发达国家比,我国供热能耗还是太大,浪费严重。发达国家供热煤耗每平方米9公斤,我国24公斤,水耗每平方米可以做到10-20公斤,做得好的基本不流失。

  李晓群表示,要解决供热管网跑冒滴漏,要靠资金、靠技术、还要靠管理、靠制度,比如,加强对地下管网规划的执行力度、制定更严格的地下工程质量技术规范,加强对施工工艺和过程的监管等,从源头上堵住漏洞。

  “最重要的还是理念的转变。”李晓群说,国外“共同沟”“可通行地沟”的概念屡被提及,但国内的城市却鲜有借鉴;地下管网被称作城市的“里子”,但是人们重“面子”往往重于“里子”。李晓群认为,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来说,资金和技术并不一定是最难解决的问题,真正考验的管理者的,是花上几亿元去博取眼球效应、政绩效应,还是去打造看不见的地下工程。(记者 郎秋红)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