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 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2013年03月26日 08:48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获悉,根据预算,今年全市可用“财政蛋糕”规模共计约1795亿元。其中,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民生支出将达到400亿元,当年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而在执行中还要增加。此外,今年还将从严控制一般支出,严格“三公管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2012年财政“报盘”

  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51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781亿元,增长18.9%,增幅超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5.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3.2%,提高1.6个百分点。

  2012年,全市财政用于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方面的投入164亿元,用于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方面的投入248亿元,用于实施“立城优城”战略方面的投入260亿元,用于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方面的投入16亿元;此外,去年,市级财政继续加大对财政困难区(市)县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对区(市)县转移支付达到177亿元。

  民生方面,全市财政民生支出达到919亿元,十大民生工程支出36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中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65.9%。

  2013全年财政预算

  今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安排为863.3亿元,同口径增长12%,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当年可用财力为969.2亿元。相应安排公共财政支出969.2亿元,加省预通知的专项转移支付25.6亿元后,全市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994.8亿元。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为793.6亿元,加预计的上级补助收入3.2亿元、调入资金4.3亿元,减上解省支出0.8亿元后,按收支平衡和列收列支原则,对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800.3亿元。为此,今年我市全市可用“财政蛋糕”规模共计约1795亿元。

  支出重点 五大兴市战略

    继续保持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投入强度——

  优先保障二环路改造工程资金,确保“两快两射”等缓堵保畅骨干项目如期完成,支持重要节点、主干道路、快速路网和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加快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建设。足额筹集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推动成渝客专、成绵乐城际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地铁骨架网络。落实公交惠民政策,继续对城市公交、出租车、农村客运等公益性行业实施价格补贴,支持公交线网优化、站点增设、路网延伸和盲区覆盖。

  继续加大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投入力度——

  加大先进制造业发展投入,推动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推进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金融总部商务区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以现代农业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推动我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高端农业转型升级。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和重点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继续加大实施“立城优城”战略投入力度——

  落实天府新区建设各项财税政策,推进“三纵一横两轨”等重大基础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等核心区起步区建设。发挥财政吸附资金投入带动效应,加快“北改”步伐。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重点镇建设和一般场镇改造。支持环城生态区、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六大工程”、“四项整治行动”。

  继续加大实施“三圈一体”战略转移支付力度——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体系,继续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扩大均衡性转移支付保障范围,实现转移支付向“保民生、促发展”扩展。

  继续加大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投入力度——

  加大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投入,塑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生产服务环境,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国际水准的政务服务环境,全力保障全球财富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的成功举办。增加对外交流、国际营销、投资促进、会展博览等方面投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支出重点 民生

  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确保全市各级各类财政性教育投入占比稳定在18%以上。实施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全面实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免费政策,支持示范院校建设和校企合作,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继续实行“全民体检”,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提升工程,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补充政策,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救助机制和特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支持就业培训行动计划的实施,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层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经济困难群体临时生活救济制度;支持近郊区“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建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继续实施农村危房和低保户土坯房改造。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继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影视设施、农村书屋、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成都博物馆新馆、成都档案馆新馆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办好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本报记者 裴睿)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