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生态文明建设应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2013年04月08日 15:28 来源:贵阳日报 参与互动(0)

  核心观点

  -辩证地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有矛盾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通过工业化的生态化转向,二者有内在统一的一面。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从空间开发格局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将工业化生产方式改造为生态化生产方式;推进科技创新生态化。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的路径,总体来说应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具体说,主要在如何促进二者的和谐一致、配合得当、良性循环、和谐发展上下功夫。

  确立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和谐性的生态文明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为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打下思想基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渗透到文化层面,形成生态文化。要通过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生态文学、生态文艺、生态美学等系统的生态文化建设,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文化的内涵。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从学校教育环节抓起,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及全社会教育的全过程。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形成浓郁的生态文化氛围,培育良好的生态道德,增强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保护和建设生态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辩证地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不仅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有矛盾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通过工业化的生态化转向,二者有内在统一的一面。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从空间开发格局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4种类型,就是要使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开发同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相匹配,避免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要将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到实处还需要艰苦的努力。

  一是要转变观念,树立生态产品也是生产力的观点。承认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生态功能及其对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的贡献。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各项配套机制,包括不同区域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地方政府的考评机制等,以解决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因发挥生态功能而牺牲本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受损问题。

  促进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生态化生产方式,其核心产业是生态产业。生产方式和产业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关系,不同的产业部门可以有共同的生产方式,同一个产业可以有不同的生产方式。比如,工业和农业属于不同的产业,但可以采用相同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生态产业包括产业的生态化和环保产业。一方面,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各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采用新技术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产业的生态化。另一方面,要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二是将工业化生产方式改造为生态化生产方式。通过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实践模式尽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三是推进科技创新生态化。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产业的产生依赖于生态化的技术体系。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生产技术水平低和增长方式粗放,导致我国资源消耗总量上升,资源产出率低,环境成本过高。我国的新能源虽然产量大,但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一方面要吸收现有技术的合理因素,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推进科技创新与突破,形成与自然相融合、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生态技术,并运用生态化技术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另一方面,应当从根本上遏制反生态科学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尽可能消除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形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推进制度创新的生态化,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问题上,市场往往失灵。因此,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法律法规的制约、良好的监督处罚机制和社会监督体系等保障制度和机制。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但还不够完善。如机制体制尚不顺畅,尤其是环境资源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合力,目前的绿色制度主要体现在生产领域,而涉及流通、分配及消费领域的制度基本缺失。

  因此,一是政府要将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理念落实到相关政策制定与执行中,完善政策引导和扶持机制。要发挥政策的整合效应。不仅要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宏观政策来引导、扶持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而且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相关政策也要形成引导、扶持合力。二是要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创造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环境法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不能让地方和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经济效益高于因法律制裁所付出的经济成本。三是要建立社会监督体系。通过环境保护组织的途径,将社会公众有效地组织起来,在环境保护的决策、立法、监督、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邓翠华)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