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华工商时报:洋品牌扎堆犯案 我们应反躬自问

2013年04月12日 08:3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苹果终于道歉了,但国家工商总局依然强调,对苹果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坚决追究。人们不得不思索,这究竟是个怎样的道歉?从“3·15”拖到了“4·1”,愚人节的一个道歉,是否真的能显出苹果的诚意?另外,为什么诸如苹果这样的国际品牌,一来中国就“水土不服”,对待自己的“中国上帝”明显没有在外国时殷勤?

  最近各大国际品牌又开始扎堆儿犯案。比如武汉多乐士放任专卖店售假,长期以来假货销量大过真货;美素丽儿奶粉案件沉积多年终于被移送公安机关,涉嫌四项罪名等等。我们发现,最近被曝光的“洋品牌”有一个共通点:都是“惯犯”,且陈案已久。

  有意思的是,这些“国际惯犯”,在中国之外的国家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于是,便有了一个名词:双重标准。而且这个词因为在苹果售后新闻里的高频率出现,现在广为普通大众所知晓。

  其实不止是苹果,“洋品牌”们在服务时执行“双重标准”,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强生,自2009年以来,产品在各国被召回25次,这些召回却几乎从未涉及中国,改良产品也只在英、日等8国销售,中国市场上所售的强生产品仍含有毒物质。但强生公司一直底气很足地表示:我们的产品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所以不会召回相关产品。

  还有日渐壮大的奢侈品市场。一位使馆工作的朋友在美国买了一副GUCCI墨镜,不小心弄掉了一颗比较特殊的螺丝。他到北京一家专卖店修理时,协调了整整一个小时后却被告知,螺丝需要订货,要等半年时间,更可气的是,不仅所有费用需要他自己承担,而且必须出示购买眼镜的原始凭据。气得这位朋友第二天直奔伦敦,找到最近一家GUCCI店维修,不仅什么凭证都没要,而且只用三五分钟就搞定了。

  广为人知的还有西门子的“冰箱门”、康菲的“漏油门”等等。当然,我们更不能忘记丰田。尤其是浙江的消费者们不会忘记,2010年2月,丰田汽车因油门踏板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召回问题车辆。北美召回的车型有16种,美国有8种,中国却只有RAV4一种。而且经销商给予美国每户最多7.5万美元的补贴,在中国,赔偿问题却只字未提。后来,浙江省工商局凭借10年前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才迫使一汽丰田答应进行经济补偿,251名“幸运”的浙江消费者拿到了人均300元的经济补偿。

  这些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营规矩、口碑良好的国际品牌,为何一到中国就玩起了“变脸”,而且面对中国消费者的指责可以卯足了自己一贯的傲慢?

  傲慢与偏见,一向成双入对。傲慢的背后,一定是偏见。

  不难发现,许多高握金却低素质的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的盲目推崇,不但没有赢得他们的尊重,而且还纵容了他们的偏见。另外,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疏漏、监管机制不利,都在无形中助涨了洋品牌的坏脾气。

  面对上门找服务要赔偿讨说法的黄皮肤“中国上帝”,他们绅士地笑,淡定地说,我们的产品“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请回吧您呐。

  苹果事件发生后,苹果从先前的强硬,到后来终于蜻蜓点水式地“致歉”。4月7日,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在“关于苹果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工作督办”会议上表示:虽然苹果公司向消费者致歉,但仍要听其言观其行,对苹果公司的监管不能放松,对苹果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坚决追究,对利用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将依法坚决查处。

  这是个好消息,说明洋品牌的“店大欺客”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在法律意义上的重视。然而如同此前肯德基的百般抵赖,到后来媒体不断揭露和施压后的致歉一样——致歉,似乎就是洋品牌在侵犯消费者权益后对中国消费者的最大让步,更何况让他们致个歉都得媒体、投诉者、政府“全民总动员”才能够,一个歉致下来,搞得比打场仗都累。

  为什么双重标准?为什么做错事不诚心道歉?有恃无恐的傲慢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文原因究竟是什么?也许中国那句老话已经在几千年前就回答了这些个问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傲慢的洋品牌,折射的,也有我们国人自己的影子。

  要致歉,而且致歉仅仅是第一步。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某些洋品牌的自觉,“双重标准”的背后,更是中国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长久执行力的各种考验。不要宠坏了洋品牌,更不要姑息了我们自己。希望有一天,不要再出现“两个上帝”,橘子无论到了淮南还是淮北,吃着都能一样的甜。

【编辑:王珊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