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水利成旱区“保命之本” 大型水利工程待加强

2013年04月20日 2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昆明4月20日电 题:小水利成旱区“保命之本” 大型水利工程仍待加强

  作者 庞无忌

  水库、小水窖、提灌站、水渠……这些看似普通的水利工程,对于多年生活在旱区的农民来说却是“保命之本”。

  在高温、降水减少的夹击下,中国西南许多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干旱,特别是在川南、滇北的部分区域,旱情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虽近日云南部分地区出现小幅降雨,但短时间仍难解大地农田连年的干渴。以知名旅游景区古城丽江市为例,其主要水源地黑龙潭在连年干旱之下已经干涸断流。

  据四川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谭小平介绍,在持续4年大旱之后,重灾区的四川西南部攀枝花和西昌地区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5米左右,“最深的井要打下480米才见水”。

  攀枝花市是“十年九旱”的老旱区,特别是金沙江沿岸,由于沟陡谷深,不易建渠道引水,常让当地人发出“人在坎上走,水在沟里流”的感叹。

  “从懂事起,我家三兄弟就经常在河沟里守夜,排队抬水回家”,四川省攀枝花市红格镇金河村三社社长刘代品回忆道。他告诉中新网记者,“那时候两个人共用一盆水洗脸、洗脚,剩下的也舍不得倒,用来喂牛、喂鸡”。

  不过,刘代品所在的村子去年5月底斥资22万余元建起了一个小型的应急提灌站,“45户、186人的生产用水有了着落”。据当地村民介绍,在提灌站建起之前,由于缺水灌溉,农户之间、甚至家庭之内由于“争水”而引起的纠纷不绝。“现在全村种上了90余亩早春蔬菜,每亩能有接近2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邻里关系也缓和不少”,刘代品乐呵呵地介绍。

  与滋养整村农作物的提灌站类似,西南山区的许多包括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在内的“五小水利工程”也在干旱年头为村民提供“活命之泉”。

  云南省乍石村麦拉山小组村民小组长李长贤告诉记者,村民家中一口20-25立方米的水窖,能供3-5个人饮水两个多月。“主要通过在屋檐上设槽等方式在雨季积攒雨水,然后在井水告罄后水窖就变成了许多村民家中的唯一水源。”

  除这些在山区里随处可见的小水利工程外,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在保障城镇用水和调蓄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

  攀枝花市新建中型水库大竹河水库去年6月开始蓄水,据该市仁和区副区长杨清国介绍,一旦其与胜利水库和沙坝田水库联合起来,将能覆盖12.52万亩灌面的灌溉,向3.55万农村人口提供用水,“下游种植的都是收益较高的蔬菜和水果,数万农户的生计靠这几个水库维系。”

  即使在建水利增加,攀枝花的干旱仍面临着大型水库缺乏的状况。四川省攀枝花市副市长李仁杰指出,目前攀枝花在抗旱方面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大型水利工程仍然缺乏,导致联动性不强,无法实现水资源的远距离调配。

  云南省水利厅厅长陈坚亦表示,水资源利用难度大造成工程性缺水问题是云南受旱严重的关键问题之一。他告诉记者,目前云南已建成的水库97%为小型,调蓄能力弱,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7%,在旱灾最重时,有520座小型水库干枯。

  陈坚认为,除采用各种应急措施保证旱区民众的生活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前期准备策划耗时逾十年之久的“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省期待解决滇中长年干旱的关键。陈坚称,该工程将能补充34亿立方米水资源,最快将于2015年前开工。(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