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食品安全亟待重拾消费者信心 专家:正确理性看待

2013年04月25日 09:4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一面是20%以上的年增长幅度,一面又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日益增加的焦虑与担心,中国的食品工业应如何发展?怎样才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心?在日前由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专家表示,要正确、理性看待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重拾消费者信心。

  2020年中国食品工业

  保守估计将达33万亿元

  回顾近30年中国食品工业走过的历程,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松用一组数字表达了他的兴奋之情。“1978年,中国的食品工业全年产值只有430亿元,用了整整22年才达到本世纪初的1万亿美元。按照最新的数据,2012年,中国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达8.96万亿元。中国的食品工业已从‘告别食物短缺的时代’发展到‘从未有过的更好、更安全、更健康的时代’。”他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食品工业最保守估计将达到33万亿人民币。

  食品添加剂

  被自己的“上帝”抹黑了

  面对如此蓬勃发展的食品工业,日益完善的国家标准,为什么消费者却觉得现在的食品很不安全?专家认为,这是多方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目前确实存在某些企业为了经济利益非法添加不安全物质的现象,但另一方面,也与媒体盲目报道、政府监管体制不完善、企业营销方式、消费者心理恐慌等因素相关。

  以食品添加剂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教授认为,食品添加剂问题在中国已经被“妖魔化”了,尤其被自己的“上帝”抹黑了。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近些年来食品方面出现的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但目前很多消费者把食品添加剂与违法添加物画了等号,认为有食品添加剂就是不好的。“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注有‘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防腐剂’等字样,如此标注,消费者就觉得食品添加剂肯定有问题,要不然怎么会刻意标上去呢?食品添加剂就这样被自己的‘上帝’——食品企业给抹黑了。”

  孙宝国指出,食品添加剂作为改善食品品质的地位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躲是躲不掉的,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我们现在琳琅满目的各类食品。希望所有和食品安全利益相关的集团、个人,都要尊重事实,还事实本来面貌。”

  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

  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爆发后,“九龙治水”的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备受诟病,监管中职能交叉、容易出现漏洞与盲点成为改革重点。根据最新的机构改革安排,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揽食品安全监管,把原来的生产、流通、消费、餐饮环节的监管整合在一起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下一步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对此,社会各界都充满期待。

  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研究员指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整合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要确保食品安全,需要方方面面共同的努力。

  李宁强调,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监管出来的。有再好的监管体制,再庞大的监管队伍,如果企业不诚信、不守法、没有社会责任感,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局长艾伦·瑞利(AlanReilly)指出,媒体和监管部门以及专家学者都应该承担起提供有效、科学信息的责任。他认为,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主管部门应本着开放和透明的态度与媒体之间建立联系,利用专家库提供给媒体科学的信息来源。“食品安全的第一个法则是不能够回避问题,不去隐藏信息。因为一旦被发现的话,信心就会被破坏,很难第二次再建立起来。我们应为消费者建立起信心,我们没有掩盖任何事实。” 王硕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