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芦山地震“七日祭”:芦山县太平镇的死与生

2013年04月26日 1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4月26日,芦山地震重灾区太平镇,十余位从从河南嵩山少林寺赶来救灾的僧人,在此举行慰灵法会,为地震中的逝者超度。中新社发 张浪 摄  


 

    4月26日,芦山地震重灾区太平镇,十余位从从河南嵩山少林寺赶来救灾的僧人,在此举行慰灵法会,为地震中的逝者超度。中新社发 张浪 摄  

  中新社四川芦山太平4月26日电 题:芦山地震“七日祭”:芦山县太平镇的死与生

  中新社记者 石岩

  26日是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的第七日,上午8时许,在芦山县太平镇上一处废墟旁,由河南嵩山少林寺延琳法师率领的十余名僧人举行了一场慰灵法事。袅袅香烟中,僧人们专注地诵着佛经,吸引附近村民赶来加入慰灵行列,现场一片静寂。

  这处已被震为废墟的房屋的主人名叫袁国礼,是一位72岁的老泥瓦匠。20日早上地震发生时,正在熟睡的他只听得屋外老伴一声惊呼,之后眼前一黑,不省人事。十多分钟后,袁国礼被附近及时赶来的6位年轻人从废墟中扒出,所幸没有被重物砸中,仅有些轻微脑震荡和擦伤。

  “比那边失去家人的一家,我们算是幸运到天上去了。”老人指着附近一处房屋对中新社记者说。“死去的姑娘叫萍萍,和老公离婚后,带着女儿和她爸爸一起住。萍萍死后,她爸爸受了很大刺激。”

  而这也是延琳法师率众僧选在此处做法事的主要原因。“每一位遇难者都是我们死去的家人”,法事结束后,延琳盯着尚未熄灭的酥油灯对中新社记者说。

  对于震灾给民众尤其是失去亲人的民众带来的心理创伤,延琳建言加大对灾区民众心理疏导的力度,使生者能更有勇气面对漫长艰难的家园重建。

  距离慰灵法事举行地点的太平镇政府院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在院内的成都军区总医院抗震救灾伤员救治点,一个宝宝正在被几位忙里偷闲的战士轮流抱着,低头逗孩子时,年轻的战士们脸上有稚气,更有慈爱。

  “这是我们这里出生的‘地震宝宝’,他是我们大家的孩子。”52岁的成都军区总医院政委姚榕告诉中新社记者。

  23日,太平镇震后首名男婴在这个救治点呱呱坠地。“当时是上午10点16分,天还下着雨,余震不断,我们用彩条布搭起了一个临时产房,派了专业接生大夫成功接生。”姚榕回忆道。

  “没有你们的接生,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救命恩人,您一定给孩子取个名!”应孩子奶奶的请求,姚榕斟酌片刻,为男婴写下了“程爱军、程总生”两个备选名字。征得家人同意,这位“地震宝宝”取名“程爱军”,这个真实的故事随之成为残酷灾情中一抹感人的亮色。

  “爱军,爷爷来看你了!”走进震区的帐篷,姚榕慈爱地向妈妈怀中的孩子伸出双臂,而看望孩子、抱抱孩子,早已成为姚榕和他的战友们每天忙里偷闲必做的事。“我们都是孩子的家人,”医疗队护理组组长王红梅说,她甚至几次顺口说出“我们生的孩子”,并说:“我们会对孩子的平安负起全部责任。”

  “等孩子长大了,我们一定教育他做一个感恩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程爱军的爸爸程伟说,“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想让他参军,回报我们的军队和社会。”(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