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辽宁部分省级单位在官网上晒“三公”经费预算

2013年05月06日 15:12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49.4万元,公务接待费9.3万元,因公出国(境)费40万元,总计398.7万元……这是2013年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机关及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的“账单”。

  今年4月份的最后几个工作日,无疑将载入辽宁“三公”经费公开、乃至整个政务公开的史册。在这几天里、特别是4月25日至27日之间,辽宁部分省级单位先后在自己的官网上,晒出了今年“三公”经费的预算。如此大规模地“晒账单”,在我省政务公开方面尚属首次。

  今年省人代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时任省财政厅厅长郑玉焯就透露了辽宁“三公经费”公开的“时间表”,他当时说:“省级单位今年对外公开账目将陆续进行,明年推进市级单位三公经费的公开。”

  而目前,已经晒出“三公”经费账单的单位包括省政协、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共青团辽宁省委、省信息中心等。

  梳理这些已经公开了的“三公经费”预算数据,不难发现其中“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占据“三公经费”预算总费用的最大比重,绝大多数单位的“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甚至占到了“三公经费”预算的90%以上。

  横向对比这些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也可以发现,由于所承担的职能不同,各单位之间的预算数额差距也较大。就记者掌握的数据来看,最多的一家政府组成部门其“三公经费”预算总计达到4181.2万元;最少的一家省政府直属单位,其三公经费预算仅为34.3万元。

  部分单位注明了此次公开“三公经费”预算的依据,也有个别单位注明了这些数额包括下属单位的三公经费,如省高级人民法院注明“含二级单位”、省农委注明“机关及26户二级预算单位……预算”。

  横向差距较大主要源于职能差别

  对于本次辽宁部分省级单位公开“三公经费”预算,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辽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专家孙庆国教授评价说:“这是辽宁政务公开方面的一大进步。”

  在孙庆国看来,研究省级单位的“三公经费”的公开,更多应该从时间角度上纵向审视。他强调,国家层面从2008年开始主张压缩行政成本,我省也连续几年在政府机关业务量增大的背景下要求行政成本“零增长”,实现行政成本的相对降低。

  而对于不同单位之间“三公经费”总数存在巨大差异的问题,孙庆国认为,这主要是部门职能差别所致,“社会管理职能较多的单位,通常情况下三公经费可能要多一些,因为公车数量需要更大、使用要更频繁;机关事务多一些的部门,相对三公经费的花销就要少一些。”

  专家:“三公经费”公开五个方面有提升空间

  公开“三公经费”预算数字只是第一步,未来如何让这种公开更具监督性和约束性,这也是职能部门、专家和公众最为关注的。

  孙庆国昨日给出了五大建议,他认为应该从公开平台、公开内容、公开对象、公开细节和公开周期五个方面完善行政经费公开制度。

  首先,应建立统一的“三公经费”公开平台,汇总各单位相关数据,便于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监督。

  第二,除了“三公经费”公开外,还应该将机关全口径预算、项目预算等纳入到公开范围,“其实对于各单位来说,三公经费总数额并不是‘花钱’最多的方面,反而是项目支出数额最大。 ”

  第三,公开对象和范围上,除了厅局级单位,也要将其下属的二级单位相关预算情况公开,以避免厅局转嫁支出。

  第四是要公开“细节”,比如现在公布了公车购置和运行费,下一步应该公布公车数量、运行里程、使用维修情况等,便于对比和监督。

  第五则是调整公开的周期和时间段,“比如公务接待这样的费用,可以随时发生随时公开,招待了谁,花了多少钱,哪怕是在机关内部公开也有约束作用。 ”

  市民网友为完善制度支招

  我省部分单位公布三公经费的消息,也在部分市民和网友中引起讨论,他们更多的是为完善这项制度“支招”。

  家住沈阳市铁西区香域蓝山小区的居民陈聪认为,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公务接待费的公布要细致到“菜谱级”,“一桌饭吃掉5000元和接待十个批次、每次花500元,肯定不是一个概念。”

  网友“小甜甜”:新买的车应该公布型号、费用,已经有的车就把开销和里程都公布出来呗,如果这些单位觉得麻烦,也可以请网友去给核对,肯定老多人愿意去了。《辽沈晚报》、北国网首席记者 杨军)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