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企天价招待费引质疑 学者吁纳入三公经费公开

2013年05月20日 10:50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国企天价招待费引质疑学者吁纳入三公经费公开
漫画/郭山泽

  8.37亿,让不少人记住了中国铁建这家上市央企。因为,这一数字不是其公司营业额,也不是利润额,而是其公司2012年招待费。

  8.37亿招待费,在中央发布“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狠刹公款吃喝风的语境下,这一数字显得犹为刺眼。不过,媒体随后公布的一组数据则更让公众大呼“天价”:2012年1720家上市公司花掉137.98亿招待费,其中252家上市国企业务招待费总计65.25亿元。排名前十位的都为国企,其招待费总额为29.07亿元。

  公众提出质疑:如此大笔的招待费都包括哪些内容,合法合理吗?是否存在大吃大喝、奢侈浪费、官员贪腐和商业贿赂现象?国企“三公”经费应否公开?

  随着公众的步步追问,央企“天价招待费”新闻进入各大新闻排行榜榜单。

  根据相关规定,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通俗地理解差不多就是吃饭、送礼等内容。应该说,企业存在一定的招待费是正常的,公众也应该接受。

  不过,为避免招待费“太打眼”,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在财报中干脆不设立这一项目,而改用其他名目。比如,根据媒体统计,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筑等企业的财务报告,只公布“业务费用”;而万科A、招商地产、中集集团、华侨城A、中核科技等企业的财报,则用“人工与行政费用”、“办公会务费”、“市场推广费”来表示。在上述费用中,含多少“业务招待费”就不得而知了。港澳资讯统计显示,中国石油、焦作万方、新兴铸管、岳阳兴长等34家国有企业,就未在年报中体现业务管理费。

  这也难怪,因为8.37亿招待费“中枪”的中国铁建总裁赵广发公开说,有的企业比他们的业务招待费更高,只是在账目上做了手脚。

  山东省一位建筑业人士私下向媒体透露,由于哪些算作招待费并无准确界定,在实际操作上,企业经营产生的宴请、工作餐开支、赠送纪念品开支、参观开支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费等都被算作了招待费。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一家2012年巨亏的央企内部人士的印证:“现在招待费不一定是单纯的吃饭费用,有时职工福利管控得比较严不能随便发,但是为了做账,也得要求职工交上相应份额的餐饮发票来抵。有时候有些敏感费用不好做账,也会用餐饮费处理,比如说送礼,送现金,送的是一些不能入账或者是不能开发票的物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认为,国有企业有一定量的招待费很正常,但是应该将具体构成公开,不能什么费用都往里塞,成为一笔糊涂账。

  网民对国企“天价招待费”之所以反应激烈,也主要是因为这项费用的详细信息未能公开,加之曾经爆出的“天价灯”、“天价茅台酒”事件,让大家对占有公众资源的国企自律更为怀疑。

  数字之问:8.37亿是否合法合规?

  “天价招待费”之所以引起网民强烈反响,还在于这一数字巨大。有网友跟帖称,“假设一顿饭1万元,中国铁建一年可吃83700顿万元大餐,一年365天平均每天可吃229顿。”

  “这样计算有点骇人听闻。企业付出这些费用不是为了吃喝,追求利润创造更多业绩是其目的。”一位研究企业管理的人士认为,这种计算方式其实是在妖魔化涉事企业。

  就在中国铁建8.37亿招待费新闻曝出几天后,媒体又公布:中国人寿2012年招待费高达14.18亿,成为名副其实的“招待费之王”。

  央企动辄几亿甚至十几亿的招待费让公众坐不住了:“如此大手笔招待,合法合规吗?‘天价招待费’有多少是浪费的?又有多少真正被用于必需的应酬?”

  面对“波涛汹涌的民意”,中国铁建则“喊冤”称,公司2012年度业务招待费是从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多个核算单位逐级汇总上来的,每个核算单位平均约7.6万元,并不算高。再者,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司招待费可以占比营业额的5%,该公司2012年营业额4843亿,8.37亿只占其中的0.17%,也即这笔招待费在合法合理范围内。

  蒋洪对此说法并不认同,他表示,税法只对总额进行限定,但并不是说只要在此范围内,随便怎么花都行。8.37亿招待费是否合理,还得等中国铁建招待费详细构成公布后才能下判断。

  制度之问:总额、名目要不要制定严格标准限定?

  制度缺失是导致央企出现“天价招待费”的根本原因之一。据悉,关于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规定,只在由监察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等部门于1998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中提及。另外,在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以及中国的会计准则中,对于业务招待费也只有一些零星规定。

  国外公司有无业务招待费一说?如果有,他们是如何处置这笔费用的?

  据蒋洪介绍,国外并无业务招待费一说,当然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会产生一些招待费用,他们通常是在原则上加以限定,即这笔费用是否在经营过程是必需的,同时对数额严格限制。“比如,一顿饭不超过多少钱。像旅游、娱乐性的招待费用在法律上是严格禁止的,这是基本要求。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制度非常欠缺。”

  蒋洪建议,我国应对国企招待费等“三公消费”在制度上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比如,用餐要按照正常工作餐标准来定。另外,不仅要在招待总额上限定,在礼品等可能发生的项目上也要加以严格限定。

  有网友担心,制度归制度,现实操作中,很多企业就并未将“业务招待费”计入年报,而将其摊平到经营成本中,尤其是中国铁建、中国人寿“天价招待费”曝光后,相信有更多企业不再在财报中单独列出招待费这一项目,而是将其“熔化”在其他内容里。对此,蒋洪提议建立独立的第三方会计审查制度,以防止企业乱做账。

  监督之问:国企“三公”经费应否纳入公开范围?

  “天价招待费”被曝光后,公众普遍要求中国铁建公开招待费详细内容,甚至有网友表示,要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接待的、接待了谁、花了多少钱、送了什么礼物,都详细公开,以消除有关人员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甚至贪污腐败的嫌疑。对此,该公司负责人称,要向国务院国资委和证监会申请后,详细费用才会对公众公布。著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则认为这一答复“站不住脚”,理由是招待费并非商业秘密,公众有权知晓并予以监督。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直力推“三公”经费公开的蒋洪也多次谈到“公开”二字。他认为,包括中国人寿、中国铁建在内的国企只有公开招待费具体构成,才能自证清白,才能消除公众疑问。“国有企业经营需要一定的自主权,但花了钱必须让大家知道。因此只有有关企业提供招待费用的具体构成后,公众才能判断‘天价’招待费里,是否存在不合理招待,是否有人为私人利益进行利益输送。”

  同时,他建议应尽快把国企“三公”经费纳入公开范围,接受民众的监督。“现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暴露出一个缺陷:目前的‘三公’经费公开还仅限于政府部门,其实,国有企业的钱也是公款,其公车消费、出国考察以及业务接待花的都是‘公家’的钱,因此其‘三公’经费有必要公开。”

  另外,他表示,要消除“天价”招待费现象,最根本的还在于给市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尽可能让市场竞争来决定,而不要用行政权力来干预。要减少垄断的因素,以减少通过过度招待这样的方式来竞争的必要性,彻底打破“天价招待费”的市场潜规则。(郭美宏)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