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刁民想象”的本质是“官本位”思维

2013年06月21日 07:5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中国青年报《女中学生被铐游街真相调查》一文,基本为我们系统还原了,3月30日贵州赫章县那个乡村小镇上“赶街队”与沿街商户特别是一位女中学生的对抗纷争。而在《推翻刁民想象》一文中,作者也回顾了此文出炉过程以及作者的心路历程。

  其实,一般说来,这里的“刁民想象”可能和大众舆论的关系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紧密。虽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比如到底是“赶街队”粗暴执法,还是“刁民闹事”,在只有官方单方面的所谓说明材料面前,舆论确实会有所游移,乃至陷入短暂混乱。但是,之所以有这种短时间的认知不清,也是因为那份材料的预设引导。

  好在,媒体的责任就是拨开这些纷扰迷雾,扫除一切人为设置的磕绊阻碍,寻根探源,直击真相。本文作者的实地走访探究,让我们看到了不容混淆的事实细节,也让“刁民说”土崩瓦解、无所遁形。比如,女孩袁饶(化名)到底是否被铐游街?比如,袁饶泼水到底是只泼到车轮,还是泼进车窗打湿了副乡长王梅的衣衫?比如,身材矮小的中学生袁饶怎么就会在材料中变得“个头较大”,并以此成为可以铐手游街的冠冕措辞?

  这一切,都需要记者的现场核实,需要走访收集大量的证人证词,所有这些考证核准后的片段拼图,最后构成可信的证据链,让我们发现“刁民想象”简直有点像拙劣而故意的卸责推诿托词。“出现本次事件的原因,有组织预谋……饶家就组织召开了秘密会议,布局如何对抗……请明确公安机关严查,是否属于地方黑恶势力,是否有保护伞”。

  这是5月27日的材料,而作为当事一方,既然全程参与了这次冲突处理,就知道所谓的“有组织有预谋”纯属无稽之谈,而所谓“黑恶势力”的指摘,更有些混淆事实。这样明显罔顾事实的上报材料,是如何出炉,又如何敢堂而皇之禀报上呈的呢?难道对于民意、对于事实,就没有一点敬畏之心么?

  而至少到5月31日中青报“真相调查”一文见报,舆论已经发现前两天那个一度造成一定认知混乱的材料,不少地方是难以自圆其说的,也是不合情理的。比如关于“泼水”一节,这是整个事件的缘起,按照之前可乐乡上报材料的说法,“袁饶是故意端起水向车泼去,副乡长王梅被整个淋湿”,而且关于双方冲突,官方材料似乎也语焉不详,好像是袁家没来由地上来就对执法队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

  而记者走访一圈,当时现场所有见证者,给出的回忆实录,都显示这样的指控未必站得住脚,而以常理度之,这更是毫无逻辑之事。从记者调查和官方材料事实的出入,且材料是关键事实上存在失实,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样的“刁民预设”逻辑,是怎么就见惯不惊地出现在上报上级和披露给媒体的“危机公关”材料中呢?

  警力并非是为权力看家护院的。执法纠纷,派出所可以铐未成年人游街,明显知法犯法;“赶街队”可以无视乡镇集市就地就近惠民便民等特点,粗暴执法;且新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是否充分代表了公共利益,也未可知……这些都指向基层权力运作的某些失范之处。而正是在这些暗缝里,某些代表官方的“刁民想象”会潜滋暗长,并成为某种惯性思维。

  要推翻一两个特定新闻事件中的“刁民想象”很容易,只要记者采访扎实、事实清楚就可以了。而如果要从某些权力生态中,将这种遇事首先预设对立的“刁民”立场的冲动彻底祛除,或许还真是任重道远。

  文/李晓亮(媒体从业者)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