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化工时代安全警钟别敲而不应

2013年06月25日 09:24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重化工时代安全警钟别敲而不应

    本报特约评论员 华池阁

    当我们已经进入重化工时代,如果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防范却还停留在手工作坊时期,我们其实是没有资格对接这样的时代的。

    23日和24日,接连两天,上海两家化工厂发生爆炸燃烧事故,一者无伤亡,一者有6人受伤。尽管伤亡不大,是为万幸,但在上海这样一座现代化的都市里,接连发生安全事故,却值得我们深思:在这个重化工时代,我们要怎样的安全防范,才能把公众与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隔离?

    这样的追问,乃是因为今天我们已经无法逃避“重化工”的影响,它带给我们便利,又带给我们安全事故之患。更是因为,在那些被称为现代化的大都市里,这种安全隐患都未能因此减弱一些、衰微一些,遑论那些从管理到技术都未能达致一流的地方和行业!

    曾经,有先见之士预见到重化工时代的到来,而提醒产业布局应当安全优先,远离都市,远离人口稠密地区,便于紧急安全处置。然而,在GDP、财政收入等的诱惑下,这种安全布局已错失先机。

    诚然,有的城市,如PX项目与居民区相隔不远,有的竟只一墙之隔。但这并不表明化工项目就绝对安全没有危险,恰恰表明人家在安全防范上做得极度规范,才使其“零事故”,才赢得居民信任。

    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虽然对那些重化工项目投以疑虑,但更对我们的安全防范投以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乃是基于对一些官员、一些管理者的认知,更是基于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人们很难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这种重化工领域的安全事故早已不是一起,也不是一个地方发生,各种形态的事故也同样不止一种。有的在运送过程中翻车了,污染了水域。有的发生泄漏危害了民众,有的直接发生爆炸燃烧致人殒命。然而,安全警钟一敲再敲,安全事故却一犯再犯,为何?

    事实上,每一起事故都是一记沉痛的警钟,都在警告我们不能再让无辜的生命付出代价了,不能再让信任白白流失了。但它的不断发生,在执着地告诉我们,在安全理念和制度设计方面出了问题,你就会防不胜防,不发生事故只会是某种侥幸,绝不是某种必然。

    前不久发生的吉林特大火灾,带走一百多人的性命,尽管已经初步查明直接原因乃是电线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火势蔓延和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但化工产品显然是致大祸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样的事故也一再表明,在这个重化工时代,哪怕是一个极小的疏忽和失误,甚至是一个具体的细节没有做到位,它带来的危险都可能是我们所难以承受的。当我们已经进入重化工时代,如果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防范却还停留在手工作坊时期,我们其实是没有资格对接这样的时代的。是以,重新而系统地检视我们的安全,乃是我们在经受重化工的安全教训后,所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

    相关报道见今天A23版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