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航天员完全能适应中长期太空工作与生活

2013年07月11日 23: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7月11日,神舟十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聂海胜(中)、张晓光(右)、王亚平结束医学隔离,在北京航天城内中国航天员公寓亮相,状态良好。图为他们与媒体见面并回答提问时挥手致意。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从‘神五’到‘神十’,我们都是在为中长期飞行打基础、积累经验。”神舟十号飞行乘组指令长、中国目前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聂海胜11日说,“从我执行两次飞行任务的经历看,我感到中国航天员完全能够适应中长期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

  圆满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当天结束医学隔离,各方面状态良好,他们在北京航天城中国航天员公寓亮相并接受媒体集体采访,聂海胜回答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他说,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下一步就是要开始筹备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员将长期在太空工作和生活。“当然我们还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航天员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储备要求更高,航天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飞行器控制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更为复杂的出舱技术和交会对接技术,开展更为复杂的空间实验等。同时,飞行时间的延长,在轨发生应急与故障情况的概率大大增加,“航天员必须能够胆大心细、果断处置”。

  另一方面,中长期太空飞行造成航天员较长时间与社会隔离,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在狭小密闭环境工作生活,还要考虑乘组内成员之间的性格差异、心理相容性、团队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以及长期在轨飞行可能发生的医学问题,要求航天员还要具有医学处理能力。

  “神六”、“神十”两度成功飞天的聂海胜表示,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加从容、更加坚定。

  等待15年终圆飞天梦想的张晓光称自己的“飞天梦将永不停歇”,作为“神十”任务太空摄像师,“在太空我们记录了许多美好的瞬间,那种无以伦比的美,是我们无法想像的。更让我感悟到的是,生命因为坚强而博大,因为努力而充盈”。

  在距地300多公里的太空主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失重物理课后,“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就被广大青少年亲切称为“王老师”,这名“80后”的中国首位“太空老师”对此有点“小惊喜”——“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能被人这样称呼我非常开心”。她还将飞天的经历比作“小马过河”:“做任何事情都会和想象的有所不同,这是一次充满惊喜而非惊险的旅程”。

  “在这次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中,3名航天员既是任务的执行者,又是工程任务的试验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认为,这对于飞行特征、飞行环境、人机关系、医学试验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宝贵的价值。(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