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缘何渍水成殇? 排水设施承受能力不足是首因

2013年07月12日 08:44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2011年夏武汉遭遇暴雨袭击,全市88个渍水点换来“到武汉看海”的网络调侃。此后两年,武汉市大力加强地下管网建设,计划投资逾230亿元治水,然而今年7月5日至7日一场持续强降雨中,武汉排水系统交出的答卷却未能让市民满意。

  大雨中,长江隧道临时关闭,82条公交线路改线或短时停运,全市49个路段渍水严重,其中29个路段小轿车无法通行。民警驾船救援,大学生划船出行,被长江汉水环绕的江城武汉,城内成一片泽国……

  虽然水务部门此次公布的渍水点仅45个,相较两年前的88个已经锐减近一半,依然从网友那里得来了“一晚变东方威尼斯”的评价。

  居民问政现场将雨鞋送给水务局长

  在此次强降雨中,武汉市做出了大量应急工作,从7月5日起,武汉市政府应急办就通过官方微博和通讯运营商发布各类预警消息,到7月7日,仅官方微博上就发布了数十条预警,包括渍水路段、交通状况乃至出行提醒等等。由于渍水导致大量车辆抛锚,武汉市交管部门也临时决定,7月7日当天对车辆违停等情况不予以处罚。当面对这场导致25万人受灾,带来约2.5亿元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时,这些应急手段起到了一定效果,起码在这场大雨中没有人员伤亡。

  可是,这些应急处置手段,离市民要求的远离渍水之苦尚有不小的距离,7月5日晚,武汉电视问政现场,汉阳玫瑰园东村大桥社区居民商师傅将一双雨鞋,送给了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左绍斌,这是因为他所住的居民楼,只要雨稍大一点,下个10分钟就会淹水,今年这次“梅雨季”,他们几乎逢雨就要用门栋内长期备好的砖和木板“搭桥”出行。7月7日,一些行动不便的居民根本就无法出行。

  城市排水设施承受能力不足是首因

  武汉市水务部门对此次渍水的主因归结为“雨太大”,依照气象部门的资料,7月5日下午5时到7日上午11时,一共降下了19.3亿多立方米雨水,是武汉近些年最强降雨。

  雨比两年前大,渍水点比两年前少,水务部门却没能得到市民的肯定,面对网上的调侃和诟病,武汉水务部门感觉很无奈,在新闻发布会上,武汉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目前排水设施只能抵御日降雨量100毫米,小时降雨强度34.5毫米的标准,本次暴雨武汉中心城区平均降雨量达240毫米,小时最大降雨量达60毫米,达到“五十年一遇”水平,远超该市现有排水能力,完全属于自然灾害。

  相关负责人深入分析称,水务部门根据气象预报都会提前抽排全市“排水走廊”积水,但是该市排水体系目前并不健全,各个直径为500毫米以下的下水道并没串起来,“毛细血管”不畅通。同时,目前该市中心城区除了东湖、沙湖、南湖和墨水湖仍有蓄水功能外,其他中小湖泊因种种原因,已经丧失蓄水功能,导致该市中心城区只能通过泵站抽排雨水。

  武汉水务部门分析称,此次强降雨导致的大面积渍水,城市排水设施承受能力不足是首要原因。目前武汉市中心城区共有22个排水水系,现有排水泵站38座,总抽排能力达903立方米/秒,为规划排渍能力1687.8立方米/秒的54%;其次,众多工地堵塞排水管网,一些工地压占或破坏排水管网严重;第三,湖泊调蓄锐减,雨水排放单一,越来越多的湖泊、湿地被填埋,城市的汇水能力大大减弱。

  排水系统建设速度追不上城市建设速度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一位不具姓名的城市建设学家受访时指出,“城市渍水问题,并非武汉独有,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型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现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速度追不上城市建设速度。”

  以武汉为例,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越来越宽,车辆越来越多,甚至,工地也较之从前有了数量上的激增,当城市向大都市发展,城区面积扩大到几十、几百平方公里之后,仅靠排水管网来解决内涝的旧有思路,已经不切实际。

  “当暴雨超出地下水网载负时,不能及时排掉的水须暂时引到一些低洼的地方蓄积起来,然后再慢慢排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内涝的威胁。而武汉已经消失的湖泊恰恰是最好的天然蓄水池!”这位学者不无痛心地表示。

  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在近年针对管网建设大量投入的背景下,汉口老城区这次抵抗住了大暴雨的袭击。而2011年曾因渍水导致千万元损失的东湖周边地区,此次无一处渍水。也许,这些散布于暴雨泽国中的亮点区域,正是根治这座百湖之城渍水之殇的希望。(记者 张翀)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