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晨报:慈善组织“老干部化”弊端多

2013年07月31日 13:0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近日,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临退休或已退休的官员,大量在慈善组织担任负责人,慈善组织“去行政化”难度仍然很大。(7月30日《北京晨报》)

  慈善组织属于民间组织,有着公益性质,应发挥其积极效应。但是由于党群机关、事业单位中一些退休或者临近退休老干部的“加盟”,其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不过,最为明显的并非在于慈善组织内部,而是在慈善组织外部,那就是老干部纷纷进入慈善组织这样的民间组织内,本质上说明退休机制的“短板”。在法定的退休年龄之后,老干部该何去何从,不仅应该有所依据,更应该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办事,而不是将老干部“塞”进慈善组织内部。

  老干部进入慈善组织的过程和结果都缺乏响应的规范约束。一方面是退出机制的无章可循,一方 面是进入机制无章可循。两者直接导致了慈善组织“老干部化”的困境,让去行政化举步维艰。

  因为老干部纷纷“被安排”到慈善组织,破坏了慈善讲究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民间属性。从法理上看,退休官员不是不可以到慈善组织任职,关键是这些老干部转到慈善组织后,在使用行政、社会资源时应有法有规,要讲究“公益伦理”。由于这样的规章缺乏,造成慈善组织的乱象,同时也揭开干部退休机制的“短板”。干部的退休,一旦到达法定年龄都应该退休,之所以存在往慈善组织“塞人”的行为就在于很多老干部在退休时或者临近退休时的“ 惯性定律”,长期在权力的岗位上直接退休在家没有合适的缓冲地带,一时间难以适应,就有了去慈善组织这样的地方缓冲。

  其实,缓冲不是不可以,关键是需要有制度的规定。老干部在退休的道路上不仅应该有所遵循法治的规则,还应该以身作则。因为公务员系统的效应是无限的,他们如何退休将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退休机制。如果这些老干部在退休问题上“扭扭捏捏”,不肯放权,必然会影响一大片。老干部退休的“短板”需要弥补,唯一可行的就是依照法规办事。应该如何退休就如何退休,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制约。

  王传言(知名时评人)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