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青年报:稳增长“统筹施策” 目标更趋民生

2013年08月01日 10:5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上月中旬我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就已公布,照理讲,有了半年数据,各界对经济发展现状和下半年运营趋势,已可得出较为客观的判断。然而,就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一揽子方略,社会各界还是习惯从稳增长角度加以揣度和考量。而上半年7.6%的同比增幅,对GDP思维迄今仍为浓厚的地方政府、业界乃至普通百姓而言依然难以释怀。于是各界在期待中央出台继续扩大投资刺激经济的焦虑中,相继在7月25日等来了中央就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的座谈会,等来了7月30日讨论研究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

  可是,直到政治局会议新闻通稿发布,人们依然没等到大规模刺激计划的定调和颁行。若愣要与投资相挂钩,新闻通稿中的“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勉强可以理解为“扩大投资”。

  何为“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昨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部分答案:

  一是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购买范围要明显扩大,力度要明显加大。就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制定并公布首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目录》,购买信息公开在前,以事定费在后。配套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第三方评审”机制。

  众所周知,尽管中国经济已坐稳全球老二位置,但不用说乡村和小城镇,就如大城市,公共服务迄今仍是衡量发展红利是否真正由全体民众共享的一块突出短板。政府扩大购买公共服务,不但现代服务业有了发展平台,而且有别于扩大生产能力的产业投资,既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投资,亦是实打实的“有效内需”,管即期更管长远。由此所见,理念之变,同样讲投资,是投向民生还是加剧“产能过剩”,投资理路、目的及所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二是大力推进市政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这些年,一线、二线城市甚至一般县城,摩天大厦已成发展象征,仿佛一座城市缺乏高楼林立就会矮人三分。可每年黄梅季节,几乎所有城市都在抱怨“下水道没有良心”。由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顺应民意,决定在2015年前,按照“先地下”之顺序,铺设10万公里排水管网,这还只是“重拾良心”行动之第一阶段。

  城市治理PM2.5,“煤改气”仍必须,西气东输管网建设加速推进,数天前中缅油气管道也开始向大西南输气,可气源有了却进不了寻常百姓家门,于是中央再作安排,明确2015年前铺设城市供气管网8万公里。

  空中鸟瞰,县以上城市皆被垃圾山包围,地县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几乎一块白板。除此“生态两害”,中央决定到2015年县以上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85%,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0%。大伙不妨算笔账,要达到两个无害之百分比,在未来两年半内,要兴建多少无害化处理厂?

  城市越建越大,交通短板从干线、支线再到“最后一公里”却比比皆是。于是中央决定大兴城市轨交建设,分期分批打造城市交通网络。仅前期已批复的数十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每年至少投入上千亿元,持续至2020年才刚实现城市公交升级规划第一步。

  加上前期已陆续公布的“棚户区二期改造(今年300万套)、高速公路新增3.3万公里,社会养老设施兴建、信息消费规模未来3年扩大一倍,社会养老设置建设提速等等,都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需求”。国家兴旺,中国正同时处于工业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攻坚阶段,有等不及、做不完的大事。

  钱塘人(上海 学者)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