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绩领衔的水泥航母迟早搁浅

2013年08月03日 12:0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在山东省滨州市中海水利风景区里,有一艘仿照真实航母建造的标志性建筑,取名“中海航母”。该旅游景观2003年开始建造,累计投资1.2亿元。最初一段时间,“航母”异常火爆,可是火爆没有持续太久,到今天已经基本处于荒废状态,成了当地老百姓眼里的一个“水泥疙瘩”(8月1日中国广播网)。

  从图片看,威武气派的“水泥航母”着实称得上一处美丽的景观。但这种“美丽”的代价实在高昂:1.2亿元本钱砸下去后,很快就“门前冷落鞍马稀”。如此投入与回报的巨大反差,若不是政绩领衔的官样工程,想必血本无归的投资者早就哭爹喊娘了。

  据有关媒体披露,虽然运作“水泥航母”的企业数次变迁,但背后都有当地旅游部门的影子。政府最初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中海航母”,但完成基础建设后,钱已花完,不得不一次次追加投资。后政府开发精力转移,“中海航母”断奶,加上市民的猎奇心理趋淡,项目也就随之由盛转衰。

  一项旅游开发的“大手笔”,之所以成了好景不长的“打水漂”,旅游专家的“事后诸葛亮”之语,未必没有值得深思的道理:创意、规模是现代旅游经济的正确模式,但前提是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没有政府支持,肯定干不成,但最终要让市场、投资商来唱主角。光搞形象工程,必死无疑。”可以说,政绩领衔打造的“拳头产品”也好,“标志建筑”也罢,往往都很难做到真正按市场规律办事。只不过,山东滨州的“水泥航母”,其代价、其教训尤显惨痛而已。

  不是说“航母思维”没有市场开发价值,也不是讲投资建设“水泥航母”的旅游景观必然会招致经营业绩的“搁浅”。而是说,生意上的事必须要有纯粹的商业谋划和经营管理。那种名曰“市场开发”,实则“政府为主”的拍板定夺,最欲谋取的未必是经济效益,而更可能是有利于仕途升迁的“短期赞誉”和“虚幻政绩”。

  政绩领衔的“水泥航母”能不“搁浅”?山东滨州对于“航母景观梦”的无奈破灭,或许至今仍回避于失败内因的坦诚剖析。这也不难理解,首先这艘庞然大物般的“水泥航母”,毕竟也“曾经红火过”;再者,时过境迁,主要领导肯定也已“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拨,说谁谁都不乐意,也未必有人愿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由此说来,“水泥航母”的“搁浅”事小,而制度建设和真正落实才是事大——如果政府决策与市场操作的关系“剪不断、理不顺”,这样大而无用的“水泥疙瘩”就不可能迅速绝迹。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