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农民工欲借助工会力量维护自己权益陷入“死循环”(2)

2013年08月11日 08:3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我们不是劳动者吗?”

  老何和工友们此前执著地要加入工会的依据,就是《劳动合同法》七十八条:“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我们不是劳动者吗?我们顶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在工地上盖楼,这不是劳动关系?”

  工人们认为,就算没合同证明不了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但工人们的条件也符合《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中所提到的,即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我们不是靠打工养家糊口的劳动者吗?”工人们反问。

  调查

  合同签订率低

  农民工更需找到“组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江松关注到了何正文的遭遇。他认为,目前建筑市场是层层分包体制,资方没有明确主体,有时连劳动关系都难确定。正是这种局面下,工人更要积极加入或组建工会,这也是一种觉醒。

  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认为,目前建筑工人中大部分还没有加入工会的意识,一旦他们“觉醒”了,想要成为工会会员,其将要面临的同样是何正文等人遇到的“怪圈”。

  卢晖临长期关注农民工问题。据他的团队调查,建筑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合同签订不规范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2011年,由北京大学等联合发布《京、渝、沪、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样本显示,75.6%的建筑工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即使在签订过劳动合同的样本中,63.6%的工人自己手上没有劳动合同,被资方收走,形同没有。

  卢晖临认为,目前,全国有4000万以上的建筑工人,但建筑工地不正常的现象,现在被视为理所当然,建筑业不应成为“法外特区”。

  事实上,在北京市工会系统2011年下发的《外地在京建筑施工企业工会工作指导意见(试行)》中提及,“在大量劳务企业中,工会的建制率和农民工入会率较低,工会作用发挥很有限,农民工的经济、政治、精神文化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该指导意见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工会是必然要求。

  思考

  没有劳动合同 农民工怎样加入工会?

  没有劳动合同,农民工是否就与工会无缘?这个问题到底如何才能解决?无论是工会组织的内部人员还是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建议。

  工会工作者: “临时工”努力变成“聘用工”

  就目前而言,一名从事建筑行业工会工作的人士建议,流动建筑工加入工会,可以通过认真敬业、适合用工需求,成为劳务公司固定用工的方式达到。7月1日起实行的新《劳动合同法》,将使工人权益得到保护。

  其次,有实力且愿意承担责任但尚无资质的劳务中介,要按法律的要求自行组建或者合作组建得到许可的劳务公司,这样就具备了法人组织的资格,可尝试申请建立基层工会。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未加入工会,遇到问题工人也可以拨打工会热线12351,或者向就近的各区县职工服务中心、街道乡镇工会服务站咨询。

  专家:工会应下基层帮助工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王江松教授认为,只要有事实劳动关系存续,工会应该支持并帮助工人加入工会。《劳动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建筑工人没有劳动合同,工作人员可以下到施工现场取证,对工人身份进行认证,或者连同人保部门,出面帮助工人争取劳动合同。

  “死结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在卢晖临看来,市场经济下,建筑农民工主动要求加入或组建工会是一种进步,也是比较新的现象。通过加入工会、争取劳动合同,可以规范建筑工地的劳动关系,从制度上规避侵权的发生。而在农民工群体推广建立工会也一直是工会系统对外宣称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在工人主动找上门来,工会应该支持他们的诉求。

  鉴于建筑工人流动性大、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使得建立或加入工会出现新的形势与特点,工会工作的具体形式可以探索,比如连同人保部门根据工地工期、规模去试点推广。但前提有一点,对于主动提出要求的应该大力支持与协助,不能剥夺其加入工会的权利。

  链接

  建筑农民工入工会 沈阳推广签“1+N”模式

  据《工人日报》等媒体报道,2010年沈阳市总工会制定规范的集体合同和附件样本,在建筑业推行“1+N”的模式:“1”是工会代表农民工与项目部签订的综合性集体合同,管农民工全体,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报酬及工资支付办法、劳动安全卫生、生活保障、合同的履行与监督等。“N”是集体合同附件,是工会代表农民工与项目部签订的分合同,一个工种一份,内容具体到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办法。

  总工会要求每一个项目部都要建立项目部农民工工会,各个工种班组都要成立工会小组;有劳务公司的,要建立劳务公司工会农民工支会,委托项目部农民工工会管理,做到开工即建会。推行该模式后,在签订了“1+N”集体合同的740家工地中,2010年因欠薪引发的纠纷462起,到2011年只发生19起。

  沈阳市工会近日还推出“智慧工地维权管理系统”,农民工只要在进出工地时刷一下“电子出门证”,就可以记录下在该工地工作的工时,有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版文/见习记者 孙静线索提供/应先生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