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奶现“涨价潮”被指不智 因洋奶粉风波窃喜

2013年08月22日 07:4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洋乳企最近连连踩入垄断“雷区”,纷纷以降价求轻判,而国内乳企却迎来一波“涨价潮”。销售终端反馈的信息是:蒙牛和伊利的部分产品不约而同地提价,涨幅在5%至17%之间。此外,“旺旺”品牌的牛奶出货价也上涨约10%。有分析人士指出,成本上涨以及生鲜乳供应偏紧是推动国产奶价格上涨的原因。

  国产奶的“涨价潮”固然与成本上涨、奶源偏紧有关,但显然也与洋乳企最近的“遭遇”有关。8月初,国家发改委对多家洋乳企实施反垄断处罚,与此同时,头号洋乳企恒天然爆出质量问题。这两件事难免让一些国内乳企暗自窃喜甚至扬眉吐气,感觉机会终于来了——洋乳企照样会出问题,“洋奶粉崇拜”该歇菜了,国产奶的春天来到了,一些消费者势必转而选择国产奶,此时不涨价更待何时?

  在这些乳企看来,此时涨价可能是“机不可失”,可在消费者看来,这种集体涨价更像“乘人之危”并“趁火打劫”。这样说并不冤枉他们,据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7、8月份国内奶源价格确实比6月份有所上涨,但最好的原料奶价格升幅也不过7%,整体原料奶价格涨幅肯定低于5%,换算成一盒奶,成本只增加了0.045元左右。而现在有些国产奶的提价幅度达到每盒0.3元,蒙牛“真果粒”的单价更是上涨了0.5元,涨幅达17%。如此,就难怪被指疑为“趁火打劫”。

  几家乳企不约而同地涨价,而且涨价幅度远高于原材料价格涨幅,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CPI高企的年头,恐怕是要被国家发改委“约谈”的。当年联合利华旗下的几款日化产品涨价,就被发改委“约谈”过,只不过,当时日化产品原材料确实涨得厉害,联合利华涨价能够被很多消费者理解。那么,此番国产奶掀起“涨价潮”,会有多少消费者抱以宽谅的态度呢?想必不多。

  国产奶此时集体涨价殊为不智。一方面,虽然个别洋乳企出了问题,但消费者对国产奶的信心仍未恢复,“洋奶粉崇拜”遭受打击,并不等于国产奶就此赢得信任,更不等于国产奶从此没有问题。在与洋奶粉的竞争中,国产奶的最大优势仍在于价格低廉,如果这一竞争优势被削弱,国产奶将靠什么抢占市场?在洋奶粉纷纷降价之时,国产奶集体涨价,无异于把一些犹疑的消费者重新“推”给洋奶粉。另一方面,国产奶此时涨价有“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的不道德意味,会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反感,这对于国内乳企、国产奶重塑形象十分不利,而品牌形象受损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业的重创就是前车之鉴。国产奶此时涨价,很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客观而言,洋奶粉出问题,确实给国内乳业带来了一线机遇。但是,要把握住这一线机遇,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还是得靠过硬的质量和较高的性价比,要有长远眼光,要一步一个脚印,而不能钻营取巧、急功近利。晏扬(浙江 编辑)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