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应对罕见洪水 中俄建每天交换水雨情信息机制

2013年08月22日 13:59 来源:生活报 参与互动(0)

  进入8月份以后,缘何短短几天时间,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水位就全线上涨,甚至水位出现史上少见高度,之前为什么没有预判到?记者从省防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今年水大除了去冬降雪量大和今年入汛以来降雨量大以外,更重要的是三条大江周边非我省境内的俄罗斯、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全部降雨,造成水势难控。尤其是对俄罗斯境内的降雨量和水库水位前期不掌握,给后期黑龙江沿线水势造成极大压力。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主汛期的罕见洪水也敲响了中俄间气象和水库信息宜提前互通的预警。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让人欣喜的是,目前中俄双方已经开始建立每天交换水雨情的信息机制。

  五地降雨齐发

  “涌出”罕见大洪水

  水大的原因除去冬降雪量大和今年入汛以来我省降雨量大之外,三条大江周边我省邻居内蒙古、吉林、辽宁和俄罗斯同期降雨,让雨势雪上加霜。

  “今年的水比常年大,从入汛以来即有显示。”省防指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根据省水文局提供数据显示,从6月1日至7月10日,受强降雨影响,松花江干支流已经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拉林河、牤牛河等10条河流相继发生洪水。到了7月末主汛期到来时,雨情有所加剧。当时嫩江来水量已经超过往年的40%左右。省防指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读,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夏季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降雨云团——副热带高压气旋今年的整体位置与往年相比偏向西北方向,通俗地说是在黑龙江和嫩江的两江上游。加上去冬降雪量超历年同期,春汛连着夏汛。更潜在压力从8月初集中显现。原来集中在黑龙江和嫩江上游的降雨区开始南移,各地雨量不断增大。

  黑龙江吃紧源自

  缺失俄方气象水库信息

  黑龙江沿线我省没有调控水流量的水库,不掌握雨情和水库蓄水信息,中俄间气象和水库信息亟须进行提前互通。

  在今年大洪水中,黑龙江洪水最为严重,从8月上旬发生大洪水至今,沿线多个站点水位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

  据省防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预测相关江河是否发生洪水,一般先由气象部门拿出气象预报,气象部门提供的一般是未来7天的降雨情况,水文部门根据降雨量测算在汛期整个江河可能的来水量,并因此预测哪条江河会否发生洪水?而今年的实际情况是,气象部门此前并没有关于俄罗斯方面的气象预判信息,因此在黑龙江沿线,不光承受我省境内的超大降雨量,还有俄罗斯方面的降雨及俄境两个大型水库不定期泄洪。12日零时,省防指针对来势凶猛的洪水做出预判,嫩江和松花江汛情整体形势可控,黑龙江整体吃紧,因为未来黑龙江沿线雨水情在不可控范围内。

  黑龙江发源蒙古,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最后在俄境注入鄂霍次克海。8月份以来,与我省诸多黑龙江沿岸城市过水一样,对岸的俄罗斯许多村庄也被淹没其中。受灾较重的我省嘉荫县常胜乡,对岸就是布列亚河。

  黑龙江沿线两个大型水库结雅水库和布列亚水库均位于俄罗斯境内。近日黑龙江发生大洪水后,水利部相关部门与俄方取得共识,俄方积极调整水库出库流量,最大限度缓解黑龙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对此,省防指相关负责人指出,黑龙江干流洪水的调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方,目前来看,通过俄方两大水库的调控,已经极大限度地挡住了来自上游的来水量。

  汲取教训

  整体调控开始升级

  从这场大洪水中汲取经验,目前中俄双方已初步建立每天交换水雨情信息的机制。

  “中俄不仅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而且共饮一江水、唇齿相依,此次黑龙江大洪水更是将双方合作又推进了一步。”省水文局专家说。此前,因历史上从未有过今年这种异常情况,因此在气象预判上我们不掌握俄方的天气情况、更不掌握对方的水库蓄水、汛限信息。这次黑龙江流域的大洪水给我们提了个醒儿,要加强这方面的互相沟通和合作。

  21日记者从省防指了解到,掌握这一信息后,目前中俄两国已开始建立每天交换雨水情信息的机制。近两日,俄方都会把每天8时许其境内相应河流的水位、观测站的流量以及上一天的降雨情况通报给我方,我方也会把相关对应的信息报给俄方,除了气象、降雨、来水量外,还增加了当日水库水位的一些重要信息,通过水利部转到我省。

  省防指负责人同时表示,如果中俄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进行互通有无,以后逐渐增加通报信息的频率和点位后,对于双方进行水情预报都会有一个历史性的提升。

  下一步,气象方面最好以每条大江来预报,比如内蒙古、黑龙江所处嫩江流域,黑龙江、吉林、辽宁所处松花江流域,以及黑龙江省、俄罗斯所处黑龙江流域,以便夏汛期各地提前做好预案和应急准备。(记者 李伟俏)

【编辑:杜雯雯】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