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秘中国海上专业救助队 10年救助3.6万余人(2)

2013年08月23日 03:3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揭秘中国海上专业救助队10年救助3.6万余人(2)
    “东海救101”轮的消防水炮喷射演练,水炮射程达190米。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7月24日,“南海救116”打捞船,发动机组工作人员合影。新京报记者 秦斌 摄
8月7日,“北海救112”轮救生艇进行救援演练。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水下“蛙人”

  很多次,直升机到达的海面上,只剩下沉船泛起的旋涡。此时,潜水员王海杰和队友们入水。

  “走,我带你回家”,潜水员每次摸到遇难者遗体后,都会在心里这么说。

  应急反应救助队中的潜水员,基本都是海军陆战队、特种兵或广州潜校学生出身。

  2004年入队的王海杰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潜水训练时的局促。在不到10米深的浅水,他足足有10多分钟不敢动一下——在黑糊糊的渤海水质中,自己不知所措。

  2011年10月9日,“辽丹渔26628”轮在烟台海域被撞翻扣,8人失踪。王海杰所在的应急队分队临危受命,10日凌晨5点半就已抵达事故现场开展救援。

  王海杰下水前,已有两名队友捞出了4具遇难者遗体。

  还有幸存者吗?王海杰正欲下水,就被队长拉住,凑到他耳边,“下面有活人,你要下水救他们。”

  “人命关天的事,我压力就大了。”下水后,王海杰已能在第一次训练时面对的黑暗中,清理现场的衣服、被子、水泥地板等。

  半个多小时后,王海杰的手臂突然被一双大手拽住,吓得他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缓过神来,他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幸存者了,但任凭他怎么摆脱,大手怎么也不松开。

  再这样相持下去,舱内剩余的空气恐怕会让幸存者窒息而死,船体可能也会完全翻转。

  情急下,王海杰另一只手在水下来回探摸,终于抓到了幸存者的腿,用力摇晃后,让对方松开了大手。

  最终,王海杰先后帮4名受困人员戴上了队友运过来的潜水头盔,把他们解救出来。

  “再晚10分钟我们就没命了。”8月6日,受困者唐文龙说,舱内积水已经没到他的脖子和一个同伴的下巴处。

  这一次的成功救助,使王海杰获得了国际海事组织颁发的“海上特别勇敢奖”。

  现在,从翻扣船里救出活人,已成为北海救助局的“绝活”,北海救助局应急反应救助队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已通过船底开洞和潜水等方法成功救出26人。

  职业代价

  “救助船从来就是为风浪而生,风平浪静的地方不需要我们”,做了20多年大副的林清,每年有8个月的时间都在和船一起摇摆。

  救助船极少靠港,而是在每个海难多发处轮流驻守。

  动态待命中,日复一日的体能、船舶技能、救生知识、航海、气象知识、心理安抚等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对船员们来说,因为单调、枯燥、机械化重复显得“更难对付”。

  但“南海救116”轮上的见习水手刘英杰却说,自己不怕长期出海,唯一的担忧是怕山东老家的女友会受不了离他而去。

  这也几乎是每个救捞船员会担心的事情。广州打捞局潜水员钟松民与妻子郑若好结婚28年,没过过一次纪念日。

  “早上领完证,中午他就有紧急任务出海”,郑若好说,结婚最初几年,住在平房宿舍里的自己,在丈夫出海的夜晚,但凡有风声雨声或是随便什么声响,她都会握住搁在床头的一把刀,辗转反侧,惊恐难眠。

  她曾托人为钟松民找到个好工作,但钟在最后时刻选择放弃,“他总觉得这样离开生死患难的兄弟们显得无情无义。”

  郑若好痛哭一阵后自我安慰,“不能改变他,就只好改变自己。”

  更为痛苦的是他们时常受到职业病的影响。

  潜水员陶波说,在水下,每下降10米,潜水员都要多承受一个大气压的压力,而在出水前,如果不在适当水位呆上足够时间,就会造成减压不充分。

  代价就是体内的氮气细胞会逐渐扩大,堵塞血管,给人带来酸疼感,严重的,会骨头坏死,甚至骨癌。

  去年,陶波所在的大连基地应急反应救助队队长王金锋就因此做了手术。

  “当时,还以为见不到队长了。”陶波回忆,队长在肿瘤医院被诊断为腿关节骨头坏死,“没打麻药,在腿上划了三四十厘米长口子,还要换上牛骨头,得多疼啊!”

  “追风老少年”潘锐彬每次结束休假回船前,总会把自己所有银行卡号存入家中的电脑,同时用纸再写一份,放在抽屉里。

  “万一有那么一天,家人清理物品时,算是有个交代”,他说。

  救捞大事记

  2004年11月16日

  客滚船“辽海”轮发生火灾,北海救助局专业救助船仅用15分钟,即抵达现场,340名遇险人员无一伤亡。

  2006年5月

  受强台风“珍珠”袭击,数十艘越南渔船、数百名越南渔民在我国东沙海域遇险受困,越南政府请求我国救援。南海救助局专业救助船历时17天,航行6210海里,成功救助15艘越南渔船、330名越南渔民。

  2007年11月22日

  南沙几十艘渔船和上千名中外渔民被困。南海救助局和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在风力10级、浪高8米的海况下,历时10天,成功救援52艘渔船,986名中外籍渔民。

  2007年12月

  广州打捞局将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南海1号”整体打捞出水。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捞系统紧急从厦门、珠海、三亚调遣4架专业救助直升机,飞赴1500公里外的灾区,其中,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125"救助机组成功出动任务30次,救助被困人员225人。

  2010年7月16日

  大连新港中石油储备库输油管线发生爆炸起火,大量原油泄漏入海。北海救助局、烟台打捞局、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职工冒着34摄氏度的高温,布放吸油毡,搬运物资,喷洒消油剂及回收污油,完成了清污工作。

  2012年10月20日

  圣文森特籍冷冻船“MING YANG”轮航行至日本那霸附近时,机舱失火,东海救助局专业救助船航行近500海里,历时7天,成功救出船上64名遇险人员,并扑灭大火,将难船拖回舟山。

  2013年6月

  救捞系统完成“神舟十号”发射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任务,在执行任务期间,“北海救112”轮经受了11级热带气旋和10米浪高的严峻考验。

  A20-A2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石明磊 许路阳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