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金融监管 实体经济部门也应有发言权

2013年08月27日 09:5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8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意味着中国金融混业监管有了实质性动作。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包括: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协调;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金融创新的协调;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的协调;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监管部门行为充分协调的重要性”。比如,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方面,就出过大问题。2010年年中,中国开始退出经济刺激计划,开始正式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时,货币政策开始大力度收缩,按说这已经足以使经济“降温”,但是,在货币紧缩的过程中,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的名义实施“监管指标大跃进”。通过不断提高银行业监管标准,试图在世界范围内提前实现巴塞尔协议Ⅲ。一时间,央行使用各种手段紧缩货币,另一方面银监会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拨备覆盖率等银行监管指标,大幅压低银行货币乘数。

  央行、银监会“你一拳、我一脚”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什么?货币政策超调。这是谁的错?银监会有它的道理,央行也有自己的道理,好像谁都没错,但合在一起就有问题了。不是吗?那时候,信贷成本快速上升,大量实业资本脱离实业变成炒作资金,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现象此起彼伏,东部沿海地区的“高利贷风波”也屡有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货币政策超调”的情况?关键就是央行和银监会之间缺乏充分的协调。这样的情况是否还应当持续?当然不行。

  还有一些情况也是不可持续的。比如,尽管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组成成员来自各个部门,但货币政策是否适宜?应当把握怎样的“执行程度”?基本是央行说了算。我们希望改变这样的情况,因为货币政策涉及所有经济领域,所以必须充分尊重所有经济部门的意见。至少应当将货币政策委员会当中各种不同的意见加以表达,而不是现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只代表中央银行看法的公告。

  部际联席会议也一样。此次由央行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中没有明确实业经济部门的参与。虽然国务院也表示:部际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必要时可邀请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参加”,但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有必要经常性参与,而且还需要商务部的参与。因为,金融监管同样牵涉金融服务对象的行为方式改变。

  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这类“事关实体经济行为重大转变”的问题,不能没有实体经济的发言权。任何一项金融制度安排都应该让实业界参与,这是中国金融和实业水乳交融的重要手段。(特约评论员 钮文新)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