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游客忆海娜号经历 称夜间一直被探照灯照射(图)

2013年09月16日 14:43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晚,首批被“海娜号”滞留的天津游客乘坐大巴车顺利抵津,车上游客状态平稳。

  “终于回来了!”昨天20:50在河北区民权门桥,“海娜号”邮轮滞留旅客刘女士一下大巴车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和刘女士同车的40多名旅客都是搭乘海航首架包机回国的滞留旅客。满面倦容但眼中充满着回家的喜悦是他们共同的表情,这些天津旅客在第一时间向记者讲述了在邮轮上滞留异国的50多个小时。

  夜间一直被探照灯照射

  邮轮的游客中老年人和孩子一般都会占很大比例,“海娜号”也不例外。“滞留的初期确实有些旅客情绪比较激动,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因为当时最让大家揪心的是只知道走不了,但具体为什么被扣留、还要被扣留多久都不清楚,也不知道后续还会有什么变故。”今年61岁的阎大爷说道,“夜里邮轮周围都立起了探照灯,整艘船都被照得很亮,给人感觉很紧张。”

  “邮轮被扣后,不少游客都尝试通过微博发布或了解事件进展。”回忆在船上滞留的这几十个小时,作为与船长进行当面谈判的旅客代表刘女士告诉记者,滞留期间,虽然船上每天供餐6次,娱乐设施也都正常开放,不过大家都更加关注事件的进展。后来有些旅客首先在微博上发现了关于邮轮被扣留的消息,于是大家纷纷向船长求证,想要进一步了解情况。“船长向我们保证,船上的饮水和食物都比较充足,并在大家要求下于14日18:00左右通过广播向全船发布了一份较为详细的情况说明,随后才开放了卫星电话,在排队打电话报平安的过程中大家也是尽量让老人先打。”刘女士说,“谈判中,来自瑞典的船长都感叹,开了42年的船,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让老人孩子先回国

  “大约14日20:30左右,海航相关负责人和中国驻济州领事上船,事件处理速度明显加快,对于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正是由于清晰的情况说明和得力的后续措施,旅客焦虑情绪也有所缓解。”在采访中旅客杨先生说。

  对于这一看法,刘女士也认同,她告诉记者,大约15日凌晨4:00,每个团队的领队就开始逐一敲门,跟旅客说海航派出了包机,会在当天接大家回国。“这期间,领队也会给每一位团员做工作,动员大家让老人和孩子先回国,我们之所以能第一批回国就是因为一行9人中有5名老人和1名婴儿。”在刘女士看来,随后无论是办理相关入境手续还是乘车前往机场都很有效率,即便是到达北京首都机场后,从下飞机到提取行李再到搭乘大巴,都有海航工作人员清楚明晰地指示。“尤其是在韩国期间,中国驻济州领事一直都陪着我们,让人很温暖。”

  9个月大女婴顺利返家

  在“海娜号”上还有一位特殊旅客就是一名来自天津9个月大的女婴,而她也是邮轮上天津团中年纪最小的一名旅客,昨天她也随家人顺利回津。“孩子有点水土不服拉肚子,如果今天要是再不回来,带的药就不够用了,我们特别焦急。”女婴母亲云女士告诉记者,“邮轮滞留使得孩子的奶粉、尿布这些婴儿必需品都不够用,好在经过跟船方的交涉,他们还是比较照顾,厨房会按我们的需求帮忙做一些适合婴儿食用的食物;船上工作人员也联系了岸上,请他们帮忙把奶粉、尿布买来,我们再付钱。”

  “不过,我们还是很着急回国的,因为宝宝的身体状况最重要,所以对于赔偿的事情我们没时间细想,马上就签署了补偿协议,首批返回了国内。”云女士坦言,有些对于赔偿不满的旅客还留在船上继续与海航谈判,而她也保留向海航旅业进一步索赔的权利。

  最新进展:千名旅客回国

  根据海航邮轮新浪官方微博信息,海航昨天已接1121名旅客回国,但仍有538位旅客滞留。今天,海航将继续执行航班将滞留旅客接回国内。

  “选择留在船上的游客,一部分是对赔偿协议不满,另一部分则是身体不适宜搭乘飞机的老人。”通过连线一位依然留在船上的旅客透露,经过谈判,船方在赔偿金额上进行了让步,新的赔偿方案有可能根据乘客的舱位等级不同,给予每人2000元或2300元的赔偿,但上述赔偿方案尚未得到海航方面证实。截至记者发稿时,船上仍有滞留旅客在与船方代表谈判。

  记者 万红 摄影 张磊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