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专家看“三北工程”:有利防风固土 仍面临困难

2013年09月26日 09: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地球绿飘带)全球连线:“三北工程”,国际专家如何看

  35年前,中国政府作出了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三北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今,三北地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转变,一道“绿色长城”已在中国北方筑起。

  三北防护林地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总面积约407万平方公里。工程自1978年启动,预计2050年完成。

  近日,本社驻外记者采访了一些国外专家和联合国等机构的官员,他们纷纷用“令人钦佩”、“很了不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语汇评价中国的“三北工程”,同时也对该工程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俄罗斯“Greenpik”科研生产联合体总经理谢尔盖·科宁说,三北工程建起了地跨中国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绿色长城”。除中国之外,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以如此大规模的工程为傲。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林务局研究员、林业专家李世友表示,中国三北工程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北防护林工程从东到西,工程浩大,非常了不起。从植树造林的角度讲,能够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从生态的角度讲,可以为生物生存提供多种生态生境,为提高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经济角度讲,由于除人工林之外,还有果林的种植,这可以帮助当地农民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农民经济状况。

  他还建议,在充分肯定工程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注意在造林过程中,尽量避免树种单一化,提高树种多样性,选择树种时可考虑将防风固沙的作用与经济价值相结合。

  在美国内华达州州立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等多所院校地理系任教的环境问题专家彼得·维甘德说,三北工程是中国重建植被和生态系统方面一个令人钦佩的努力。但所有雄心勃勃的项目都面临挑战。在短期内,这一项目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减少蒸发和流失增加地下水量。然而,与美国等其他任何国家开展的环保工程一样,想要达到预期目标都会面临如资金短缺等众多问题和困难。维甘德表示,希望这一工程取得良好进展。

  美国农业部林业局林业研究专家张剑伟认为,实施三北工程对减缓中国北方的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非常重要。在中国当时的条件下,实施这样的工程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35年前国家不富裕的情况下。张剑伟说,“近五年,我去过黄土高原和太行山石质山区的一些县区,感受颇深,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不仅防风固土,而且给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森林和气候变化高级项目主任蒂姆·克里斯托弗森说,中国在限制荒漠化方面采取了果断行动,十分值得敬佩。中国造林行动的规模和速度都是无与伦比的。三北工程已经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带来了宝贵经验,比如造林树种与当地气候的适应关系等。

  克里斯托弗森说,不过大规模的生态环境管理项目更需要严谨、科学的论证和定期评估,以防计划达不到预期目的。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吕克·尼亚卡贾近日在一份声明中说,中国三北工程的成就表明,荒漠化的逆转不仅在某些地貌或生态系层面是可能的,在整个大陆也是能实现的。它让人们看到实现联合国关于2030年“土地退化总面积零增长”的目标是可能的。

  据尼亚卡贾介绍,每年大约1200万公顷有生产力的旱地因荒漠化和干旱而变得贫瘠。目前全球有超过20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和干旱持续挑战的地区。他说,防治荒漠化就是与贫困,食品和饮水缺乏保障,儿童死亡,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作斗争。(执笔记者刘军 采访记者郭爽、林小春、石莉、刘石磊、唐志强、贺颖骏、德米特里·科马罗)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