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方日报:中越三工作组为解决海洋争端带来希望

2013年10月15日 11:3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越南,中越达成的一项重要共识是,两国将正式成立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基础设施合作工作组、中越金融合作工作组。同时将加快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工作组的工作,力争湾口外海域共同开发取得实质进展。专家分析称,中越两国为加强合作早已超越了“创造概念”这一务虚层次的交流,现在两国开展的包括海上问题在内的合作,有了更加具体的目标及操作性强的政策。

  中越三工作组成立

  为解决海洋争端带来希望

  中越三个工作组的建立,尤其是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受到广泛关注。

  越南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潘金娥表示,中越已经就“共同开发”谈了很多次,但是越南方面不太同意合作开发,因此,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较慢。中越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的工作组,这表明越南开始尝试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与中国就海上问题开始合作。

  “此前越南方面有所担心,顾虑很多,两国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显示出越南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从当下的意义来看,中越关系有了更大突破;从长远的影响看,这将会为中越海洋争端的解决奠定良好基础。”潘金娥说。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学者张明亮也肯定了两国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小组的意义。他认为,这将有助于缓解海上问题给双边关系带来的压力,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海上问题是近些年影响双边关系的主要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持续影响双边关系。而两国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的最重要意义是“为最终解决海上问题带来希望”,表示中越两国已开始进行实质性探索。

  北部湾开发

  将在低敏感领域务实合作

  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关于开展北部湾海洋及岛屿环境综合管理合作研究的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正式签署。

  《协议》规定,双方将开展北部湾湾口内海洋环境管理及科学研究合作,增强对北部湾海域海洋环境与生态状况的了解,提高海洋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北部湾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及应对污染事故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北部湾是老话题了,并且北部湾的划界等主要问题都已经解决。此次两国就北部湾湾口内环境管理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合作,是属于低敏感领域内的务实合作。”张明亮说。

  “具体来说,两国合作的内容首先包括联合海上救助,南海是台风多发区域,也是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渔业活动较多的地区,每天都有可能发生一些危及渔民安全的事故。因此,很有必要就开展海上救助展开合作。”张明亮说。

  潘金娥说,《协议》表明中越两国将通过合作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和交流培训的方式加强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交流。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两国的了解。“只有了解彼此的诉求和主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为探索在湾口外,甚至更大范围开展海上共同开发积累经验。”

  “可以预想,中越签署了该协议后,将进一步推动渔业方面、共同巡逻和人道救助等领域的合作和沟通。”潘金娥说,可以看出,中越确实有能力、有智慧来维护南海和平,缩小和管控分歧。

  中越务实合作

  为“海上丝绸之路”作铺垫

  有观察人士称,中国与越南近日就海洋问题达成的共识,可以向东盟国家释放一个清晰的信号——南海争议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大有希望,只要沿着和平和对话的道路走下去,南海争议就可以和平化解。

  潘金娥说,通过中国方面所做的努力,目前,很多东南亚国家相信中国的发展不会对它们造成威胁,跟中国合作会得到很多利益,而不与中国合作会损失很大。中国和越南就海上共同开发达成的共识,无疑会促进中国与一些有争议的国家通过谈判解决南海问题创造较好的氛围。

  李克强9日在文莱表示,双方应积极行动起来,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潘金娥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中越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小组以后,会有很多具体的项目,将让两国渔民和企业获益良多。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更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眼光,也是在南海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保障。

  张明亮也认为,中越的务实合作有利于南海和平与稳定。中越若能在实质性合作领域走出一条新路,肯定会对与他国的合作产生示范效应。(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