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析南海问题:采取行动致相关方不胡作非为

2013年10月18日 14:3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最近,中国领导人相继赴东南亚出席国际会议并访问多个东盟国家,外交活动精彩纷呈,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并取得令人振奋的进展。其背后,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而且也充分说明,无论问题多么困难,多么复杂,甚至看似是无法松解的“死结”,但很多问题只不过是思维方式问题。思之思之,神鬼通之,思维一变天地宽。就时下具体的南海问题而言,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六辩”:

  一、大小之辩

  地缘角度法,涉及南海的,既有小国,又有大国,还有地区,更夹杂不大不小的中等国家。其中,有的为声索国,有的是相关方,还有“硬要”来的搅局者。毫无疑问,大小国之间力量对比悬殊,大国优势明显,容易掌握主动。但也不尽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小搏大,甚至以小欺大之事,也不鲜见。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菲律宾等小国,背后有个至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中国虽为大国,与之相比,实力差距仍很明显,说到底还是不够强。但更要看到,两个差距不一样,中美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且在继续缩小;而中菲等差距,显然则在拉大,且并无缩小迹象。

  在上述大小之辩中,如果就中国与相关各方博弈中的结盟情况看,这同时也是个一多之辩。个别声索国仰仗美国撑腰,拉拢其他域外国家与中国对抗,有的域外国家也强化传统同盟、发展新同盟,拉拢部分东盟成员国抵制中国,看似中国势单力孤,对方人多势众,其实不然。南海问题并非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只是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之间的问题,东盟国家大多与中国友好,有些十分亲密,立场不与他国绑定,且中国与东盟经济联系日深,越来越成为“命运共同体”,不会为个别国家牺牲整体利益,即便是美国,也早与中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也在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尽管对此理解一时之间并非完全一致,但与中国全面对抗,也是美国难以承受之重。更何况,无论美国、日本,自身内部问题严重,美国政府因财政问题甚至关门,影响总统出席国际会议和访问计划,尽管这可能只是暂时的,但美国能否承受结盟成本,能在多大程度上“重返亚洲”,值得打个问号;而抱人大腿、狐假虎威,甘当马前卒、枪头子,不仅不靠谱,搞不好还可能自讨没趣处境尴尬,后果与结局难料。

  二、远近之辩

  南海问题参与者中,有近在周边的,有远隔重洋的,也有不远不近的。其中,中国不分远近,始终谋求合作共赢,对周边更是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有的奉行“远交近攻”,甚至以邻为壑;有的伺机搅局,坐收渔利;美国则是表面中立,暗中挑事,力图掌控全局。当下为全球化时代,“同住地球村”,虽然气候变化等问题不分远近,“环球同此凉热”,但在这个地球村里,地缘因素对很多问题依然影响很大,就是气候也有个小气候问题。南海平静,各方受益而不觉;南海要起了波澜,对谁都不利,但影响程度不同,周边首当其冲,包括中国,域外国家相对其次。同样的影响,承受力又有不同,中国本土相对较远,这个不利因素此时又会成为有利因素,本身承受能力也较强,而一些小国虽然“船小好掉头”,却难抵大风大浪,极易翻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算不是南海问题,中国万一因其他问题(比如被一些国家合谋算计)出了意外,哪怕是风险增大,对周边冲击都不容忽视,何况双方直接对抗?届时,杀人一万、自损三千的说法,恐怕要反过来,而远在地球那一端的美国,即使军舰近在咫尺,又能奈何?

  三、长短之辩

  南海问题短期内看似无解,但长期看,现在的困扰和障碍,必将逐渐变化乃至消融,甚至转化成有利因素。除前面提到的实力对比演化趋势外,还有不少重要因素也在因时间推移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逐渐形成;东亚地区逐步互联互通,经济趋向一体化;个别声索国挑衅行为屡屡受挫,民意悄悄生变;两岸关系深入发展,联手维权或将显现;中国与有关国家共同开发、合作共赢,共识形成,付诸行动,取得实效。时间在中国一边,也对各方有利。等到局势明朗了,氛围改善了,共识达成了,问题厘清了,解决起来必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四、义利之辩

  南海问题涉及相关方的尊严,但更主要的,还是利益,“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说法在此同样适用。比利益更重要的,还有个国际公义问题,虽然看似没用。历史有事实,法理有依据,双方摆开谈,总能明是非。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新中国成立后,此种局面一去不复返,也有力维护了南海主权,但对众多远海小岛却难以全面有效保护,加之国家尚未完全统一,两岸不能联手一致对外,有些国家不仅趁机占领,其后更是得寸进尺,步步进逼,甚至仰仗域外势力一再挑衅。对于非法占领中国领土、领海,甚至挑衅、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长期以来,已经被西方包括一些周边国家视为“正常局面”、“理所当然”;在它们眼中,中国只有让步、接受、默认,才是“正常的”,“负责任的”。而中国一旦予以抵制,采取正当的维权行动,反而被认为是“强硬”,是“侵犯”,是“挑衅”。这种典型的贼喊捉贼、倒打一耙行为,显然违反国际公义,必须予以坚决驳斥、纠正,这也是中国一贯坚持将“主权归我”放在第一位的原因所在。同时,义须正、利可商,义利兼顾,才能各得其所。否则,重利轻义,甚至见利忘义,可能反而义利全无,已经得到的也难免失去。这一点,对谁都适用。中国本来是有理的,有就完全必要继续坚持,否则同样会得不偿失。

  五、和斗之辩

  和则共赢,斗则俱伤。道理明白,但如果有人就是喜欢斗,怎么办?只能是以斗促和,以和止斗;以小斗防大斗,以大和保小和。面对任何挑衅行为,必须坚决斗争,毫不退缩;同时又要有理有利有节,讲究方法、策略,把握分寸、尺度,武力不可轻言轻用。否则,稍有偏差,就可能陷入被动;尤其是战争,向来都是发动容易结束难。近年来,中国正是通过这样的斗争,才赢得目前局势的缓和;今后,仍然要以必要时的果断有力行动,使任何国家、政府不致轻举妄动、胡作非为。也正是在局势缓和的背景下,中国抓住有利时机,提出了“2+7”合作框架等方案,既充分展现了中国维护和平、合作共赢的诚意和善意,实际上也是中国作为大国为本地区提供的国际性公共产品,在行动上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必将更多赢得整个地区的信任、支持,有利于促进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

  六、内外之辩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无论南海问题,还是其他涉外问题,概如此。弱国无外交,内部问题解决不好,外部势力就会乘机而入,处理问题也缺乏资源、手段,甚至受制于人;同样,涉外问题特别是领土主权问题处理不好,也容易诱发甚至激化国内矛盾,阻碍经贸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归根结底,还是首先要推进改革开放,办好自己的事;只要做到这一条,任何外部势力均不足惧,什么问题亦都难不倒。(作者孙长忠 系南海问题研究员)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