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透视中国经济外交战略思维:为中国和世界共同利益

2013年11月21日 16:5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中共十八大报告在论述中国外交理念时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国际关系中应弘扬“合作共赢”的精神。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任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及其他中央领导在出访中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务实合作。

  中国的经济外交,既为中国利益而来,更为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利益而来。

  中国经济外交战略思维日益成熟

  今年3月份以来,习近平先后4次出访,涵盖俄罗斯、美国以及其他12个非洲、拉美、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并出席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会议。

  从中俄的“世纪合同”,到与其他国家签署的数十项合作文件,习近平的外交之旅充满务实合作的具体内容。从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到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还提出了推动经贸合作的战略构想,受到各方积极认同并产生广泛影响。

  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两次出访,涉及亚洲和欧洲两大地区、7个国家,并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

  在李克强出访期间,中国和印度两大新兴市场共同规划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合作,中国和瑞士完成自贸区谈判,中国和德国就化解中欧光伏“贸易战”达成重要共识,中国和东盟畅想在“2+7”合作框架下共享繁荣的未来,中国和泰国积极实施“高铁换大米”合作……经济色彩鲜明,合作成果丰硕。

  11月20日,习近平会见了来华出席中欧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如何促进中欧“两大市场”的合作,是习近平在会见中谈到的重要内容。

  11月21日,李克强与范龙佩、巴罗佐共同出席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此次外交活动中,除经贸、投资等传统经济外交议题外,中欧如何在城镇化、科研创新、航空航天、绿色经济等领域创造新的合作增长点,同样令人关注。

  下周,李克强将再次出访。据悉,经济外交同样是此访的重头戏。特别是在推动中国和16个中东欧国家合作方面,中国明显“有备而来”。在涉及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力、绿色经济、金融等各个领域,众多政府间协议和企业间商业合同呼之欲出。

  从“贸易外交”到“投资外交”,从“高铁外交”再到“金融外交”……中国经济外交战略思维已日益成熟。

  中国经济外交三大特色逐渐显现

  透视中国经济外交新思路,可以发现,第一个特色在于高层推动。

  在出访活动中,中国领导人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利益的第一代言人、首席谈判家和一流的推介专家。

  而在中国领导人经济外交的背后,受益的则是中国国内的相关产业和企业,以及通过就业、投资和消费与这些产业和企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亿万民众。

  正如专家所言,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思维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视野,也体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务实为民的外交理念。

  透视中国经济外交新思路,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外交的第二个特色是互利共赢,它构建的是一条中国与世界共享繁荣的“双向道”。

  中国领导人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既谋求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尊重和支持相关国家在与中国的务实合作中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而这恰恰与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

  中国充分发挥自身在商品、技术、资金、项目承包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参与其他国家的消费、生产、投资等全流程经济活动,在推动自身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走出去”的同时,也为促进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来自中国的“正能量”。

  一方面,世界需要中国的经验、技术和资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既在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本国经济社会进步和创造繁荣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也在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逐步拥有了比较先进的技术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中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这在当前发达国家财政赤字飙升、债务危机久拖不决的背景下,对于急需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无疑是一笔可以“借用”的宝贵财富。

  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世界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目的地。中国的商品、技术和资金等“走出去”,在改善当地民生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反过来带动了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在中国国内部分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通过经济外交带动中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企业和行业走出去,扩大在国际上的市场空间,对于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中国经济外交在推动国内企业和产业“走出去”的同时,也注重将外国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引进来”,这对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透视中国经济外交,可以发现,第三个特色是,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市场逻辑”的行动。企业既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出发点,也是落实中国经济外交成果的主体。中国企业只有勇于创新、积极开拓,才能借助中国和世界相互需要的“大势”,才能乘着中国领导人积极推动的“东风”,通过平等的市场交换,在尊重所在国法律和传统的基础上,为当地的合作伙伴和普通民众创造价值,进而推动自身的发展。

  中国经济外交助力共同发展

  通过外交促进出口,通过外交扩大对外投资,通过外交扩大国内就业,通过外交改善国内民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交为国内经济服务成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集体共识。

  “计利当计天下利。”

  在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主题的今天,中国越发展,与世界的联系就越密切。中国领导人积极推动经济外交,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中国与世界互通有无、共创繁荣的过程。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之下,中国经济外交战略思维必将为中国的发展加分,必将为世界的发展加分。(记者明金维)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