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市民称为躲雾霾定居上海:看样子不逊于北京(图)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2月07日 00:56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视频:上海PM2.5破600 空气污染达历史最高值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年12月6日,10时上海环境部门发布数据显示,空气质量指数(AQI)为416,六级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图为一名戴口罩的游客在阴霾笼罩下的上海外滩查看手机。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12月6日,上海空气质量指数达六级重度污染,市区部分监测站点AQI已经突破400大关,首要污染物为PM2.5。图为雾霾中的外滩。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中央电视台《新闻1+1》2013年12月6日播出《发展既粗放,如何少排放?》,以下为内容实录:

  节目导视:

  这里是上海,雾霾让“魔都”变雾都,阿凡达要在上海拍吗?这是是杭州,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许仙站在“杭州断桥”上,却找不到白娘子。这里是南京,举头望天空,低头找口罩,南京存雾霾,比邻若天涯。全国空气质量 最差十城市,九个地处江浙沪。

  江苏省宿迁市民:

  雾太大了,找不到家,只能用这个卫星导航来找家。

  解说:

  华东为何也成空气污染重灾区。

  市民:

  我是从北京想躲开比较严重的雾霾到上海定居,我看也不逊色于北京。

  科技部部长 万钢:

  要靠大家的努力,政府要承担责任,企业要推动创新,转变产业结构。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发展既粗放,如何少排放?

  评论员: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北京持续不散,伸手不见五指的雾霾,让很多生活在其他城市,尤其是生活南方城市的人们,对北京是深表同情,甚至也暗自庆幸,幸亏我不住在这里。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到了下半年,尤其是进入了年底的时候,雾霾就已经扩散到了东北和江南地区,这里的雾霾比北京,应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两天,在南京、在杭州、在上海,雾霾都是异乎寻常的严重,我们先去那里看一看。

  解说:

  持久不散的雾霾,可以让一个城市付出沉重代价。过去5天,南京市的每个市民都在为一场措手不及的雾霾买单。从昨天开始,南京市不得不对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采取停课措施,但是对很多双职工家庭来说,停课后孩子谁来带,成了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在南京,某小区,几个家长只能把孩子集中安排在一个叫乐乐的孩子家中,由乐乐的爷爷奶奶来看管,老两口也临时上阵成了孩子们的老师。

  孩子家长:

  老师要背的几个课文,等一会儿叫他们轮流每个人都背一次。

  解说:

  虽然停课通知及时传达给了所有家长,但是为了给实在无法看管孩子的家庭提供便利,很多学校仍然开放,以便安置这些学生。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校长 张遗民:

  跟食堂也讲过了,反正是肯定保证他们,(到校)能够看书、学习、吃饭。

  解说:

  红色级别下的雾霾,也让南京市很多医院呼吸科的病人陡然增加。虽然学校停课了,但一些家长却又不得不带着孩子去看病。

  本台记者 庄园:

  这里是南京市儿童医院,现在是中午的12点整,按照往常现在应该是一天当中门诊量最小的时候,但是我们在现场却看到前来排队取号的家长依然是非常的多。

  孩子家长:

  现在外面空气不好,到处都是雾(霾),包括大人都会生病。

  解说:

  面对严重的雾霾,一个城市的各个系统无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这样的雾霾,如今也已经不再是北方城市的专利。此次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已经让江浙一带数十个大小城市,都陷入了被动。上海在过去的5天内,两次启动重度污染预警。和南京一样,虽然上海的城市交通、医疗和教育系统也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但效果却并不明显。

  司机:

  雾霾太大了,我们司机在路上开车不好开。

  解说:

  本来大多在京津冀地区盘踞的雾霾,已经成为了全国性的问题。据中央气象台统计,仅在12月的4天时间里,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

【编辑:邓永胜】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