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央“纠偏”城镇化不加码摊大饼 保障农民利益

2013年12月16日 03:0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中央“纠偏”城镇化 不加码摊大饼

  对“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出新要求,强调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

  城镇化指标层层下达、层层加码,有“城”无“市”摊大饼,重“地”轻“人”……城镇化发展中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将被“纠偏”。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出新要求。

  纠偏1

  不能层层加码

  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干部片面地认为城镇化就是大征地、大拆迁、造新城。一些市县甚至不切实际地提出五年内人口翻番,面积增加几十平方公里,城镇化异化为“市长工程”,拼速度、拼规模、拼政绩。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明确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推进城镇化必须按规律行事,关键是要用好市场‘无形之手’并管好政府‘有形之手’,防止一些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GDP和政绩。”

  纠偏2

  保障农民利益

  一些干部坦承,搞城镇化就是为了解决城市扩张和用地不足,难免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障。这种“重地轻人”的取向催生了“扛着锄头住楼房、阳台上面把猪养”的现象,也导致了新市民变游民的伪城镇化。

  会议要求,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思全认为,这是对此前一些地方“只要地不要人”做法的否定。城镇化要加大户籍、公共服务等方面改革力度,缩小城乡社保鸿沟。

  纠偏3

  不能变“鬼城”

  一些地方把城镇化重点放在扩大城市规模、新增城市人口方面,认为大广场搞起来了,道路搞宽了就是城镇化。导致“空城”、“鬼城”频现,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会议要求,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城镇化不是摊大饼。”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遴杰说,“盘活城镇建设用地中低效的存量用地,关键是增值的收益如何在政府和原来的使用者间分配。政府现在该换一种思路,让原来的使用者主动参与盘活过程,分享增值收益。”

  纠偏4

  不要“千城一面”

  近年来,一些地方热衷于扩城拓市,小城市要变成大城市,大城市要变成特大城市,建设风格上青睐高楼大厦,盲目贪大求洋,造成“千城一面”。

  会议提出,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要传统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

  “城镇化一定要差异化发展。”安徽省建设厅总工程师宋直刚说,“‘高大上’是城镇化,‘小而精”也是城镇化。今后的城镇化恰恰是要在有条件的地方返璞归真,尊重地域文化、做大本土特色。”

  纠偏5

  小城镇机会多

  “堵城”“雾都”……城市和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使得一些城市患上“大城市综合征”;人才流失、资源短缺、发展缓慢却成为许多小城镇“成长的烦恼”。

  会议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人们的观念也要纠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莘说,“做强小城镇更符合现阶段我国实际发展需要。随着户籍制度微调,在大城市普遍‘超载’的情况下,中小城镇的机遇反而会更多。”

  据新华社

【编辑:卢岩】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