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回望2013:世界经济微弱复苏 大国关系深度调整

2013年12月31日 01:34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在2013年,这个世界依然千头万绪

  在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将更多的过渡性色彩赋予2013年。这一年,世界经济微弱复苏,在新技术、新产业的变革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年,大国关系在调整中合作,在碰撞中握手,在角力中依存;这一年,国际热点峰回路转、高潮迭起,却鲜有根本解决的问题。大变革引发大调整,大调整孕育大机遇。回望2013,或许能一窥世界发展的方向。

  世界经济微弱复苏

  2013年,世界经济依然行驶在慢车道上,过渡性与不确定性成为其首要特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为2.9%,不及2012年的3.2%。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速从去年的1.5%降至1.2%。美国经济增速从去年的2.8%回落到1.6%;欧元区继续萎缩,降幅从去年的0.6%略降至0.4%;日本维持2%的增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速则从4.9%跌到4.5%。

  但是,总体而言,世界经济的风险因素已大为减弱。一方面,发达国家继续弥补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漏洞,美国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欧盟努力强化对成员国的财政纪律,力推欧元区银行的单一监管机制,促进欧元区金融一体化。另一方面,欧债危机有所缓和,新兴经济体以灵活的经济政策防止了第三波危机。

  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可望保持缓慢复苏态势。IMF、经合组织都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3.6%。但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不可忽视。比如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欧元区面临高债务和低信心问题,日本提高消费税率,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克服周期性和经济结构问题等。而且发达国家仍然可能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设置障碍。

  更重要的是,世界经济仍然没有找到稳定的经济增长点,新技术的应用与相关产业的前景依然不够明朗。历史证明,工业革命以来应对经济危机的最有效方法是科技创新。从能源领域的页岩气与新能源,到信息技术领域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再到制造业领域的3D打印,2013年,各国纷纷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在产业科技创新领域很舍得砸钱。

  正如著名趋势学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倡导者里夫金所言,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史上第一次智能基础设施革命。而引领此次革命的新能源与互联网领域尚待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群体。

  大国关系深度调整

  2013年的大国关系仍然充斥着碰撞、合作及其背后不断加强的相互依存。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由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逐渐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决定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一个首屈一指的老牌超级大国和一个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想办法打破“新兴大国与老牌强国必然冲突”的历史魔咒。

  同时,中国和俄罗斯互动频繁。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地便是俄罗斯。不到一年,中俄元首多次会晤,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正在转化为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实际成果。

  临近年末,中欧密集的交往让人感觉到双方距离从未如此接近。通过频繁的会晤,中欧领导人达成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欧洲“向东看”,中国则“向西开放”,双方的战略接近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通信等多个领域开花结果。

  11月通过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未来5至10年的合作画就了“路线图”。虽然此前中欧因光伏产品争端而发生矛盾,但在矛盾解决之后,双方合作共赢的主旋律更加激昂。

  与之类似,其他大国间碰撞大多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良性互动的大局。斯诺登事件使本就冷淡的美俄关系又遭“强力制冷”,计划中的“奥普会”胎死腹中。但是,中断6年的美俄外长和防长“2+2”会谈,却仍按预定安排在华盛顿举行。美国还在叙利亚问题上与俄达成框架协议,使叙化武危机峰回路转。

  俄欧虽然围绕乌克兰展开“争夺战”,但是政治外交上的不和并未导致俄欧经贸合作“踩刹车”,俄欧签署了2050年前能源合作路线图,双方重申将进一步推进现代化伙伴关系。

  碰撞也好,争夺也罢,大国关系都挣脱不开互依互存这张越织越密的网。这是世界局势发展的结果,更是当今全球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大国越来越成为利益深度互织交错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互依互存已成为大国相处的第一要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已是不争事实。正基于此,大国合作才如此密切,互动才如此频繁,合作共赢才如此深得人心。

  国际热点仍待解决

  此起彼伏的国际热点同样印证了2013年的过渡性特征。这一年,虽然有的国际热点暂时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但是真正获得解决的问题少之又少。匆忙走过的2013年,将热点问题留给了2014年。

  这一年,最挑战世人神经的,莫过于叙利亚局势。特别是8月底,美国暗示将绕过联合国对叙动武后,叙利亚紧张局势被推向高潮。直至俄罗斯提出“以化武换和平”方案并与美国就销毁叙化武达成协议后,局势才暂时得到缓和。

  在复杂的中东局势中,令人欣慰的是,临近岁末,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德)在日内瓦就解决这一问题达成初步协议,伊朗同意暂停生产5%以上的浓缩铀、稀释或转化库存的丰度为20%的浓缩铀、同意让其核设施接受从未有过的国际监督,西方国家则放松对伊朗的制裁。这一协议大大降低了伊核问题引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力维护了中东的稳定。

  与峰回路转的叙利亚、伊朗局势相比,局势剧烈动荡的埃及与泰国,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思考。

  在埃及,执政仅仅一年的穆尔西今年7月被迫下台,以他及穆兄会为代表的伊斯兰势力在与世俗自由派的激烈较量中遭受重创。这一较量是埃及两条政治道路之间的冲突,即让国家朝伊斯兰化还是朝世俗化方向演进。穆尔西下台了,但他的支持者仍在不断举行抗议示威。埃及的首次多党选举,没有为国家带来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

  在泰国,选举政治再次遭受街头运动的冲击,引发了持续的动荡。代表中产阶级利益、支持反对派的“黄衫军”与代表草根阶层利益、支持现政府的“红衫军”轮番游行示威。虽然泰国总理英拉12月9日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提前大选,但反对派仍号召反政府示威者继续集会,以迫使英拉交出临时政府总理职位。泰国局势再次暴露西式民主的“水土不服”。

  与某个国家或地区热点相比,2013年由斯诺登打开的“窃听门”更加令世界咋舌。从本国普通民众,到外国民众、企业代表、政府官员,再到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墨西哥总统培尼亚等在内的外国领导人,美国展开的大规模秘密监控电话和网络,引发了世界的抗议与警惕。这样一个标榜“自由”与“人权”的国家,竟如此肆意地践踏他国主权与人权,不能不令人重新认识信息时代的安全问题。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