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工人日报:不允许电子礼品卡给反腐成果“掺沙子”

2014年01月15日 09:29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一些单位和个人敢于通过“电子礼品卡”行贿和受贿,一是过高估计了“电子礼品卡”的隐蔽性;二是过低估计了有关部门打击违反“八项规定”的执行力和持久性;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侥幸心理作祟,受贿人不甘于放弃过去获得的好处,行贿人贪恋潜规则的作用。在多重心理作用下,借助一些商家提供的平台堂而皇之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老把戏。

  据新华社1月12日报道,中央禁令之下,请客送礼之风有所收敛。然而,一种名为“礼品册”的商品在网络上热销。记者随机打开一家名为“满橙礼品”的网站看到,每个价位的礼品册对应着一些商品。送礼者先确定礼品档次并付款,留下收礼者地址,网站先寄给收礼者一张有账号密码的礼品册,收礼者通过账号密码登录网站,自行选择礼品,之后礼品将会快递送达。“电子礼品卡”面值从50元到数千元不等。

  “电子礼品卡”之所以受到青睐:一是送礼和收礼双方互不见面,风险小;二是“礼品卡”可以随时套现,省略了实体兑现环节,不易暴露;三是“礼品卡”通过网络交易,私密性强,利于逃避监督。于是,在一些人看来,“电子礼品卡”似乎为腐败行为披上了“隐身衣”。

  为刹住公款送礼歪风,中央纪委先后下发了《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和《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等一连串的禁令。在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持续高压下,公款吃喝的少了,豪华酒店冷清了;公款送礼的少了,天价烟酒降价了。这些都让社会看到了反腐败的成效。

  正当各界希望反腐败持续深入的同时,“电子礼品卡”异军突起成了新型送礼工具,其不断上升的交易额,显示一些单位和个人依然抱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侥幸心理,在一些商家蛊惑下,有些人依然期待在行贿受贿方面能够玩“躲猫猫”,“顶风作案”。

  “顶风作案”考验反腐决心。来自中央纪委的信息显示,2013年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2.4万多起,处理党员干部3万多人。一些过去与挥霍公款相关的餐饮、会议、住宿、旅游等企业纷纷转变经营思路。然而,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想方设法钻政策的空子,玩出了诸如“电子礼品卡”之类的送礼新花样。送礼和受礼者的“玩火行为”,挑战党和政府的反腐决心。

  “顶风作案”考验反腐执行力。一些单位和个人敢于通过“电子礼品卡”行贿和受贿,一是过高估计了“电子礼品卡”的隐蔽性;二是过低估计了有关部门打击违反“八项规定”的执行力和持久性;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侥幸心理作祟,受贿人不甘于放弃过去获得的好处,行贿人贪恋潜规则的作用。在多重心理作用下,借助一些商家提供的平台堂而皇之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老把戏。

  “顶风作案”也在考验相关制度的完善性。比如,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管理存在漏洞,电子商务企业的发票管理不严密,虚开发票的行为比较猖獗等,这些都给送礼者提供了很大空间。

  “电子礼品卡”在给反腐成果“掺沙子”,对此,有关方面不能视而不见。评论员 郭振纲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