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私立医院“成长烦恼”:百姓不信任、人才留不住

2014年01月31日 12:4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4开门头件事:2009年3月新一轮深化医改启动以来,社会办医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机构数、床位数、在岗职工数和服务量都在不断增长。但不能忽视的是,对很多老百姓而言,生病后的第一选择还是公立医院的大门。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如果把2012年的民营医院状况与深化医改前的2008年相比,民营医院数量由5403所增长到9786所,增加了4383所,增长率达到81%,占医院总量比例从不到三成增加到超过四成。同期公立医院数量由14309所减少到13384所,减少了925所,占医院总量比例从超过七成减少到不到六成。从数量上看,民营医院如一颗闪耀的新星一般冉冉升起,但尴尬的是在老百姓的心里,民营医院就像一个刚刚入职的新大夫一样让人无法轻易相信,多地的随机采访都显示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

  记者:你愿意到私立医院看病吗?

  市民:不愿意。

  记者:为什么?

  市民:因为我觉得私立医院可能执业还没有公立的让人放心,我现在对公立的还是比较放心一点。

  记者:你到私立医院看过病吗?

  市民:没有,不过我很早以前的时候去私立看过牙,那时候比公立医院花得钱多,但是没有那个效果好,从医术方面讲,也没有公立医院医术效果好,最主要的是医术。

  市民:对他不太了解,不会去那,他是私立医院他又不是公立。

  市民:这个问题还是考虑到他的技术、条件,这方面肯定是要受限制的。

  青岛开泰耳鼻喉医院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民营医院,院长徐新说,虽然已经建立了7年了,但他们一直遭遇着“成长的烦恼”。

  徐新:民营医院的发展关键是国家出台政策很好,在落地上还是有一些问题,人才引进、执政评定、包括土地政策在投入问题缺乏这种配套的落地政策,国家也出台多点执业,但是多点执业必须有第一职业,就是有原单位的允许,这存在很大成见,这些专家很难在本单位得到领导的许可,现在很多专业人才宁可到公立医院要低工资,他也不去私立医院。

  郑州人民医院对面的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袁建平曾经是一家公立医院的负责人,以前习惯了公立医院每天挤满人的挂号看病,到了民营医院还真是有点不习惯这里的清静。

  袁建平:咱们平均5、60个,每个月平均是2000多个病人,大医院的床位住不下,民营医院的床铺都闲着,资源非常浪费,这样也比较可惜。

  袁建平说,如何能让老百姓在心里信任民营医院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袁建平:像对于我来说,我在大医院看病病人很多,但是我到民营医院病人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老百姓还是信任大医院的门楼,河南医学院你就才毕业的学生坐那,就比你专家教授在民营医院效率好,对民营医院不太放心,在这个理念支持下来,最近一段时间来确实经营比较困难。

  我国在医院管理分类相关政策中规定,应该同等对待盈利性医院和非盈利性医院,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很少有民营医院被列入医保定点医院,这样使很多病人去民营医院看病受到限制。徐新说,这就在客观上使民营医院病原减少,无形中减少了就医范围不利于公平竞争。

  徐新:就是说整体氛围,舆论的支持使大家还是对民营医院有很多偏见,公立医院是零差价,民营医院没有零差价机制,包括医保政策新农合这些相关政策大部分私立医院享受不到,缺乏话语权。

  此外,民营医院在人才培养和保护方面也显得比较脆弱,难以吸引大医院的优秀人才。袁建平说,自己的医生培养出来了也留不住,容易出现医疗技术人才轻狂不桀的局面,难以让医院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徐新:我们医院也有一部分孩子,毕业以后暂时在我们单位合作,当有一个好的公立医院能去,就跳槽都走了,所以我们民营医院辛辛苦苦培养了几年之后他就走了,留不住。(记者 冯会玲)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