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全省开展扫黄歼灭战3个月 重拳打击保护伞

2014年02月11日 18:0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广东东莞部分娱乐服务场所存在卖淫嫖娼等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公安部及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整治、从严查处,严肃追究当地公安机关领导责任,坚决打击卖淫嫖娼活动的组织者、经营者及幕后“保护伞”。

  昨天,记者从东莞市公安局通报中得知,在这两天的统一清查行动中,警方共检查各类娱乐场所近两千间,发现存在问题场所39间,带回162人审查。

  对媒体反映的拨打110举报后接处警和警情处置情况,东莞市纪委、检察部门已介入调查。经初步调查发现存在处警不细致、不规范、时间长等问题。市局已对当天负责接处警的派出所领导和民警共8人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措施。

  昨天,公安部派出多部门参加的督导组赶赴广东,对案件查处、问题整治和责任追究工作进行指导督办。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华敬锋说,这次公安部督办,就是要求广东对涉案的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对不作为的民警要调查清楚,严肃追责,绝不袒护护短,结合东莞这个事件,在全国继续开展扫黄扫赌的无声风暴,重拳打击这些涉黄犯罪,还百姓一个平安。

  昨天下午,广东省公安厅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此次专项行动。广东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春生表示,将采取超常规措施向“黄流”宣战,坚决遏制涉黄问题的蔓延。在全省公安机关集中组织开展一次为期3个月的扫黄歼灭战,全面清剿娱乐场所涉黄活动,无论涉及到什么人、涉及什么场子,不管是公安机关、还是相关职能部门都必须从严处理,绝不手软。

  今天,记者也采访了许多东莞市民,大多数市民对此次行动非常支持。一些市民认为,卖淫嫖娼这种不良社会现象,属于法律明文禁止的行为,不应该被容忍和保护,支持警方严厉打击。同时对媒体曝光当地警方不作为举动,也表示非常气愤。另一些市民表示,在媒体曝光之前,他们没听说过什么“莞式服务”,踏踏实实过日子的老百姓,其实离这些场所是有相当距离的,并不会比外地人了解更多。

  说到“莞式服务”,不得不提到这两天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条微博:生于东莞,长于东莞,如果你还不了解我们这里特色的莞式服务,那你就out了!赶紧戳大图来了解学习一下吧!让更多的人了解东莞!在这条微博下面的配图中,有这样的文字:技术人员的莞式服务,是每次作业达到0.01厘米的精准;餐厅服务员的莞式服务,是每次上菜达到60秒的速度;快递员的莞式服务,是每天收发货物达到50次的数量;虎门港操作员的莞式服务,是每天吊臂操作动作达到3000次的重复等等。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代表了相当数量东莞市民的看法,他们对网络上将“性都”的帽子戴到东莞头上,表示不满,认为很多不了解东莞的人,忽视了东莞的制造业重镇、创业者天堂、高收入低消费等特质,而片面地将“性都”的标签贴到东莞身上,他们认为这对东莞是不客观的,对东莞在解决普通劳动者就业、为国民经济作出的良性贡献视而不见,也不公平。

  公众对于这次专项整治之后的长期效果,抱有一种怀疑态度。事实上,在媒体此次曝光之前,东莞警方的扫黄行动,也是经常展开:2010年2月,东莞市公安局组织2500多名警力,对南城等9镇街的娱乐场所统一清查,抓获卖淫嫖娼人员74人,涉黄星级酒店桑拿部全部停业整顿,拆除内部所有涉黄设施。

  随后,同年3月起,代号为“曙光行动”的禁赌扫黄专项整治行动在东莞全面铺开。当月,警方在各镇街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曙光一号”行动。此后的5月、7月、10月、12月,“曙光二号”、“曙光二号”二期、“曙光三号”、“曙光四号”行动陆续展开。公开资料显示,仅“曙光二号”行动中,警方就出动警力26054人次,清查小商铺、娱乐服务场所等近三万间,共查破涉“黄赌毒”案448宗,查处涉黄娱乐服务场所30间。

  2012年6月,当地有三家酒店涉黄被查,多人被依法惩处;一个月后,又一家酒店涉黄,146人涉案被抓;而就在去年8月,东莞警方5天突查6家酒店,抓获209人。

  东莞的涉黄案件,为何屡禁不止?此次专项整治之后,过几天会不会“黄流”重来?这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昨天,东莞市公安局副局长卢伟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地也意识到这一点,针对东莞涉黄问题多年没有彻底解决的状况,东莞市委市政府已经着手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但怎样把东莞的娱乐场所管好,如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还在摸索研究当中。(记者肖源)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